“這是發展最快的10年,也是發展最好的10年。可以説,我們每天都在進步。”在日前接受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採訪時,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把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甘肅的發展總結為這樣一句話。
1999年,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式出臺。甘肅作為一個欠發達的省份,贏得了發展的歷史機遇。10年來,甘肅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在風雨中頑強拼搏,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綜合實力上了一個大臺階”
隨著徐守盛的講述,一幕幕甘肅奮鬥創業的場面波瀾壯闊,一個個輝煌的成績令人振奮。“1999年的時候,甘肅的經濟總量很小、人均水平很低,貧困面比重很大,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都與全國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徐守盛説。
事實上,實施西部大開發之前,甘肅的國民生産總值還不到1000億元,而2009年的GDP能達到3380億元。人均GDP也上了一個臺階,過去只有幾百美元,到2008年,人均GDP就達到1700美元左右。
徐守盛説:“儘管人均GDP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54%,但對甘肅自身來説,卻是上了一個大臺階。”
西部大開發的10年對於甘肅來説是攀登的10年,一步一個臺階地向著目標邁進。
徐守盛説,從財政收入來看,甘肅更是上了一個臺階,自我調控有了一定的餘地。地方財政收入2009年達到280億元,大口徑的財政收入達600億元。
“10年來,甘肅的綜合經濟實力上了一個大的臺階。”徐守盛説。
“從‘兩高一資’到循環經濟”
早在“一五”時期,在甘肅這塊土地上,以重化工業為主的一大批國有企業為全國工業體系形成做出過巨大貢獻,但這些大的企業産業鏈條很短,産業結構比較單一。
這一歷史原因使甘肅工業“兩高一資”特徵比較明顯。“西部大開發10年來,我們致力於工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加強節能減排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徐守盛説。
“利用先進適用的,而且是國內一流的技術,甚至是世界領先的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國有企業應該説裝備水平達到了新的層級。工業所有制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全省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佔經濟總量的36%以上,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徐守盛説,這兩年,甘肅引進先進實用的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優勢支柱産業,做大做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黑色冶金、建材等支柱産業,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2007年,黨中央國務院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國家的重點戰略,提出要節能減排。“甘肅響亮地向全國作出了承諾,我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向全國承諾——完不成節能減排指標,就引咎辭職。現在幾年過去了,我們不僅完成了任務,而且還超額完成了任務。”徐守盛鄭重地説。
“作為後發省份,甘肅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我們需要的是綠色的GDP,有效益、有質量的GDP,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GDP,就算慢一點,也不能去污染一方水土。我們在承接東部沿海産業梯度轉移時堅持‘兩個不要’,即不要環境污染、不要精神污染。”徐守盛説。
在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時,徐守盛還高興地“透露”了一個好消息:國務院正式批准了《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
“這會強力推進甘肅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步伐。”徐守盛笑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