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元出席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關鍵技術研究”驗收暨救生艙技術研討會
3月10日,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楊元元出席“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關鍵技術研究”驗收暨救生艙技術研討會,並現場考察了北京科技大學“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樣艙。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科技裝備司、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等單位15位專家參加了會議。
聽取彙報後,楊元元首先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安全科技工作對煤礦安全的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實現安全生産根本好轉的目標任務依然繁重。
楊元元強調,安全科技是安全生産構成的重要要素,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是企業提高本質安全程度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一個時期以來對安全生産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再一次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産工作的高度重視。如何進一步推動産學研的相結合,用科技手段預防事故發生,將對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産科技水平,對增強安全生産支撐保障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的研發成功,增加了煤礦事故發生後礦工生還和成功救援的概率,對煤礦安全生産有著重要的作用。
楊元元對該項目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指出,要結合項目研究,進一步拓展礦井新型安全防護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思路;要深入研究救生艙在多種礦井環境條件下的普遍適用性,為安全防護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立法提供依據;要儘量簡化救生艙操作程序,確保礦工的安全使用;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救生艙的可靠性、可維修性和可持續性。
會上,國家安全生産專家組非煤礦山組組長汪旭光院士、國家安全生産專家組煤礦組組長盧鑒章教授及與會專家通過查閱驗收資料,考察樣艙,聽取彙報,並經質詢和討論後一致認為,該專題針對煤礦災變環境下有限空間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實驗研究,該研究成果可提供局部生存環境、實現避險待救和安全防護目的,為礦山救援工作贏得時間創造了條件,同意通過驗收。
“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關鍵技術研究”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礦井重大災害應急救援關鍵技術研究”的專題,該專題主要開展研究為遇險人員提供安全防護避險空間,保障作業人員生命安全的礦用應急技術與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