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會在成都召開。本次會議以統籌城鄉為主題,在全國範圍內交流成都、重慶等城市3年來先行先試的改革經驗。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對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進行專題研討。
作為全國首批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都、重慶的改革成果受到全國關注。會上,成都市相關部門負責人按模塊分別詳解了以六個一體化、三個集中、四大基礎工程為核心的統籌城鄉“成都經驗”。為落實中央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展開積極探索。其中,江蘇蘇州、山東諸城、浙江嘉興等取得顯著成效的城市在會上發言。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過去幾年,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是政府職能轉變和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有新進展,二是統籌城鄉發展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各試點地區的先行先試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全國各地借鑒和探討。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副省長王寧出席會議並講話。(記者 夏麗莎)
各省有幾多“特色菜”?
“系統性都很強,敢於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瞄準了各自的發展階段特徵。”6月7日,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會議間隙,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曲福田就蘇州與成都統籌城鄉發展的共同點,用一句話作了總結。
會上,來自重慶、浙江、江蘇、寧夏、山東等地的代表,結合各自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探索實踐,紛紛端出自己的“特色菜”。
【重慶】以就業支撐城鎮化推進 兼顧“進城”和“守土”
“農民工是和工業化關係密切的群體,也應該是統籌城鄉最大的利益主體。”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強説。
“以就業為指向,才能引導城鄉勞動力合理流動,支撐城鎮化健康推進。”徐強表示,近年來,重慶市圍繞建立農民工服務體系,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工逐步轉入城鎮,開展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
他強調,統籌城鄉既要避免 “城市病”,避免城市出現大量貧民窟或農民流離失所,也要兼顧守土務農的居民福利提升,改善其生産生活條件。
重慶的經驗得到山東代表的回應。“近年來,山東諸城共有100多家規模以上城區企業將生産鏈條向農村轉移延伸,帶動鎮村發展起規模以上企業500多家,有15萬農民在家門口變成了産業工人。”
【蘇州】轉動置換“魔方” 鼓勵農民將集體資産所有權等換股、換保、換房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曲福田表示,和中西部地區不同,蘇南地區的一些農村集體經濟非常發達。
這種情況下,如何實現城鄉空間佈局優化,同時又不讓農民失去集體資産所有權?曲福田説,蘇州制定了相關政策,鼓勵農民將集體資産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及住房置換成股份合作社股權、城鎮保障和住房,實行換股、換保、換房進城進鎮。“既不違背承包關係,又實現了土地的集中,從而實現規模化經營。”曲福田認為,這是一種“中國式智慧”。
這種智慧在浙江也得到實踐。來自嘉興市的代表用“兩分兩換”總結自己的模式。“將宅基地與承包地分開,搬遷與土地流轉分開,以承包地換股、換租、增保障,以宅基地換錢、換房、換地方。”據介紹,嘉興這種模式的試點已從原來的9個鎮、街道增加到14個,佔全市鎮、街道的20%。試點讓農民的財産性收入增加,姚莊鎮每戶農戶住宅置換前平均估價為18.1萬元左右,現在只需出1萬元,就可置換180平方米左右的鎮公寓房,市值約50萬元。
【寧夏】以工業發展提升服務業 吸納農民進城就業
“將工業化和服務業發展作為推進統籌城鄉的兩大驅動力,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來自寧夏的代表介紹,在推進統籌城鄉的過程中,石嘴山找到了一條資源型城市的統籌之路,目前已形成了以新材料、機械裝備製造、能源化工三大産業集群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工業的強大提升了服務業的發展,成為吸納農民進城就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推手。此外,石嘴山還通過特色小城鎮的建設,支撐統籌城鄉。(記者 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