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0日下午,上千居民自發地來到渝中區杏林中學,等候十八梯片區危舊房改造民意公開調查結果。“贊成改造票佔總投票數的96.1%。”當最後的結果在公證員監督下揭曉時,許多居民擁抱、擊掌,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與解放碑步行街僅一街之遙的十八梯片區,其危舊房改造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這次公開徵詢民意中,十八梯片區的危舊房改造以高票獲得老百姓的支持,得益於我市在構建一體化大綜治格局中,始終把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作為綜治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源頭治理,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拆與不拆 廣泛聽取民意
“我在十八梯住了整整30年了,早就盼著這一片區改造了。”上月29日上午,記者在十八梯居民王崇楷家中採訪時看到,破舊不堪的房間裏擠了兩張床,僅有一扇窗戶,廚房和廁所都是公用的。“早年那些遷出十八梯的親戚朋友,如今都住上了好房子,現在我們一家三代5口人還擠在20平方米的房子裏,夏天要去防空洞,雨天全家老少還得用桶接屋頂漏水。”王崇楷説,他最大的願望就是一家人能住上一所不怕風吹日曬的房子。
像王崇楷這樣的情況,在十八梯片區,並不是少數。雖然大多數老百姓都對十八梯片區拆遷持贊成態度,但依然有不同的聲音。為了在拆遷中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渝中區啟動了民意公開調查,以投票形式請居民對十八梯片區的拆與不拆進行公開表決,最終大多數居民同意拆遷。
十八梯片區拆遷,廣泛聽取民意,是我市構建一體化大綜治工作格局,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成功事例。去年以來,面對繁重的舊城拆遷任務,我市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安全穩定、實施風險評估的規範性文件,建立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把風險評估從事中評估向事前介入、事中評估、事後跟蹤轉變。去年以來,主城九區完成危舊房拆遷700余萬平方米,沒有發生一起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主城區拆遷安置類信訪問題下降了90%以上。
多元調處 化解矛盾糾紛
“感謝你們,僅用了10多天就為我丈夫討到了賠償款。”5月28日,北碚區靜觀鎮調委會,當何應菊接過一紙調解協議書,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去年11月9日,何應菊的丈夫鄒吉烈路過靜觀鎮一水庫建設工地時,被意外飛出的石塊砸中頭部,造成特重型顱腦損傷,失去意識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家裏的頂梁柱倒下了,何應菊找到了施工方負責人劉某,要求一次性賠償傷殘費、續醫費、護理費等一共64萬餘元。但劉認為,施工方已為鄒吉烈花費醫療費45萬餘元,再無支付能力。備感無奈的鄒吉烈家人,做出極端舉動,直接將鄒抬到了工地,並放言“如果不賠償,人就一直留在這裡”。
為化解雙方矛盾,靜觀鎮調委會派出人民調解員出面調解。最終,在人民調解員的努力下,何應菊和施工方達成一次性賠付38萬元的共識,一場劍拔弩張的糾紛就此在基層化解。
為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2008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意見》,將人民調解自治、行業自律協調、行政調處、司法審判和信訪問題處理等矛盾糾紛解決形式有機結合,使各種糾紛解決形式既相互銜接、密切配合,又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經過兩年努力,我市建立了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處為主體、商事和勞動爭議仲裁為補充、司法審判和信訪工作為保障的調解工作大格局。僅去年,全市累計調解民間糾紛37.73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
此外,我市還建立了幹部大走訪長效機制,由市領導帶隊成立了移民、教育、交通、涉農服務體系等12個信訪突出問題專項工作小組,從市級部門抽調53名廳局級幹部、212名市級部門骨幹力量,組建了53個工作組,駐區縣督促指導,排查梳理信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