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北京市民在廣外、牛街、白紙坊、廣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不了的病,將由社區醫生負責轉至宣武醫院;陶然亭、椿樹、大柵欄、天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病人如有需要將對口轉診到友誼醫院。7月20日,北京市正式啟動大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約轉診試點,這兩家試點大醫院須在3個工作日內安排社區轉診患者就診。此項政策覆蓋約60萬常住人口。
衛生局:社區轉診僅佔大醫院預約1%
“大家所説的看病難主要是到大醫院看專家難。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患者長期以來形成了無論大病小病都直接到大醫院找專家的習慣,導致一方面是大醫院人滿為患,另一方面是社區醫療機構資源利用不足。”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介紹,2009年推行預約掛號服務,重點解決社區轉診、復診預約,但實行近一年來,社區轉診的病人僅佔醫院全部預約就診病人的不足1%。
北京市曾要求二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社區,接收社區轉診,但一方面,部分醫院水平不高,患者對於轉診到這些醫院也並不認可;另一方面大醫院與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之間也沒有形成統一的轉診流程、標準,因此實施效果並不理想。
為推動分級診療,緩解大醫院排隊掛號現象,北京市7月20日率先在八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兩家三甲大醫院之間啟動固定預約轉診試點。選中的友誼醫院和宣武醫院都是科室齊全、醫療水平很高的大型醫院。試點經驗將在其他區縣和醫療衛生機構逐步推廣。
社區中心不會變成大醫院的掛號室
7月20日,廣外等八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宣武醫院和友誼醫院正式簽約。每家大醫院負責四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約30萬人的轉診需求。社區居民根據自身患病情況就近到社區醫療機構首診,社區醫生經過治療發現需要轉診,由接診醫生或專人負責,向對應大醫院提出轉診預約申請。預約成功後,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告知患者,按預約時段到大醫院就診。
“這並不意味著社區會變成大醫院的掛號室,只有社區醫生無法治療或診斷不好的病人才會往大醫院轉。”鄧小虹表示,是否真正需要轉診將由社區醫生和大醫院負責轉診的人員協商確定。
這種轉診關係不是強制的,患者還可以自由選擇其他大醫院,只不過如果首診在社區,需要時由社區負責轉診可以免去患者在指定大醫院排隊掛號、有時又不清楚該挂哪個科的不便。
大醫院3個工作日內安排就診
大醫院要設立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接待社區轉診預約,並在3個工作日內安排患者到相應科室就診的時間。同時,要在社區醫生提出預約申請24小時內將有關安排通知社區。
醫院要在門診醒目位置設立專門窗口,經過預約的患者,可以在約定時間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或預約單據直接到大醫院預約窗口接洽就診事宜,免收預約掛號服務費。
根據工作方案,大醫院要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市衛生局介紹,目前北京市所有三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的實驗室已經經過評估,實現了檢查結果互認,2010年要試行基層醫療機構與大醫院之間的檢查結果互認,首要工作是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實驗室進行評估。
市衛生局7月20日還發出了《致北京市民的一封信》,希望社會各界及廣大居民大力支持,改變無論大病小病都直接到大醫院找專家就醫的習慣。
百家二三級大醫院對口支援社區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2648個社區衛生服務團隊,這種“家庭醫生”團隊模式將為社區居民提供24小時健康諮詢服務。此外,全市有152家二、三級醫院對口支援3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解決基層醫務人員人力不足、水平不高的問題。
為了吸引市民首診在社區,形成有序的就診格局,全市正式運行的32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64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共建立了2648個以醫生、護士、預防保健人員為骨幹的社區衛生服務團隊,這種“家庭醫生”團隊通過社區“健康通”手機,為居民提供健康諮詢服務,逐步與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服務關係,形成“家庭醫生”與居民之間的信任。僅2009年就為33萬居民提供了電話諮詢。
為了解決市民對社區醫生診治水平的不信任,全市有152家二、三級醫院對口支援3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口支援的形式包括專家到社區出診、遠程提供會診諮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