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于3月9日下午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發佈及推介會。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由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主持。
“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發展進入了重要躍升期,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重大成果,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極大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如成功發射神舟、嫦娥系列飛船;研製成功“天河1號”千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成功完成載人潛水器3000米海上試驗;研製成功最高時速達486.1公里的高速軌道列車;研發推廣了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油氣田安全高效開採等重點産業發展關鍵技術;實施了“糧食豐産科技工程”,超級雜交水稻、轉基因抗蟲棉育種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率先研製出戊肝疫苗、甲型流感疫苗,16個新藥産品取得新藥證書;實施了“科技奧運”和“世博科技”專項行動,成功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利用、環保技術和半導體照明等一批高新技術及産品的示範應用等。
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局面已産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科技工作直接面向或作用於經濟社會的新機制。在轉化主體方面,企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發揮,高等學校和轉制院所直接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成果轉化機制方面,通過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一批研發基礎好,市場需求大的重大産品快速進入市場,直接服務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通過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有力的促進了政産學研用緊密合作。通過實施部省會商,探索實踐了有效集聚中央和地方科技資源、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産業化新模式。通過部際合作,聯合實施了“十城千輛”、“金太陽”、“十城萬盞”、“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等應用示範工程。
在資金投入方面,財政性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使用方式不斷創新。科技與金融進一步結合,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融資體系逐步形成,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的投融資渠道明顯拓寬。
在成果轉化環境建設方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修訂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自主創新的法律保障基礎更加牢固。《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對知識産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進行了全面部署。國家高新區成為科技成果産業化的重要基地,2010年56個國家高新區營業總收入達到10.6萬億。科技仲介機構數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新型科技仲介組織和科技服務形式不斷涌現。
“十二五”時期,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將進入攻堅階段。科技部將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一是突出需求導向,聚焦重大問題,按照産業鏈和創新鏈進行系統設計,匯聚科技資源,組織實施一批專項任務;二是系統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進一步發揮政府投入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三是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工程,突出企業在科技成果産業化方面的主體作用;四是繼續發揮國家高新區的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強公共服務平臺、技術交易市場、技術轉移機構等服務體系建設;五是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著力突破企業創業融資難的問題;六是進一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産業化政策法規,創新産業化項目組織和評價方式。
會上,科技部相關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的有關提問。會議還分別組織了節能減排、農業科技、生物醫藥三個重大科技成果分場推介會。
有關重大科技項目的承擔方代表,有關企業、科研機構、投融資機構、技術轉移機構以及部分高新區、技術市場的代表,部分新聞媒體的記者等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