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政府2日召開“六·五”世界環境日新聞發佈會,向社會公佈《2010年江蘇省環境狀況公報》。
污染減排超額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總體下降。2010年,全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上年削減4.1%和2.2%,連續5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減排任務,全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累計分別減排17.86萬噸和32.27萬噸,完成“十一五”減排總目標的122%和131%,位列全國第一方陣。相比2009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減少3.4萬噸,氨氮排放總量減少0.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2.4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減少1.3萬噸。但煙塵排放量增加了0.5萬噸。
水環境質量繼續向好,太湖藍藻高發區域面積減少。全省124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較2009年提高3.9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較2009年下降4.5個百分點。太湖流域53個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88.5%,較2009年提高9.7個百分點;與2009年相比,藍藻高發區域面積有所下降。淮河、長江幹流江蘇段總體水質較好。全省91個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8.9%,5個集中式地下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
生態創建穩中有升,生態縣(市、區)數量佔全國一半。截至2010年底,全省累計建成國家生態縣(市、區)12個,佔全國總數的一半;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數量達到19個,佔全國的1/4;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總數達到6家,佔全國一半以上,7家開發區建成省級生態工業園區。
生物環境持續好轉,底棲動物多樣性狀況明顯改善。對長江、京杭大運河、太湖等主要水域64個河流測點和53個湖泊測點調查監測結果表明,主要河流底棲動物多樣性評價等級為豐富和較豐富的斷面佔50.0%,比2009年增加7.1%;主要湖泊底棲動物多樣性狀況好于河流,豐富和較豐富的斷面佔67.3%,比2009年增加9.6%。
輻射環境符合標準,核與輻射監管能力增強。省級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在全國率先通過環保部評估,建成省核與輻射應急指揮中心,成立江蘇省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啟用“國家輻射安全監管系統”,建成江蘇省核與輻射信息系統。江蘇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建成投入使用,已收貯廢源282枚,廢物558公斤。全省設有自動γ監測站,陸地γ劑量率、空氣、水體、土壤和電磁環境等6大類共28個國控監測點,272個省控監測點。重點飲用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水平符合標準要求,電磁輻射電場強度測值均低於國家標準有關公眾導出限值的要求。田灣核電站周圍環境介質放射性水平均在天然本底漲落範圍內。(曹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