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將落實100萬平方米的住宅産業化項目,其中有40萬平方米用於公租房等保障房項目。同時,2010年開工的試點項目將在2011年完工。這是6月8日住宅産業化技術交流研討會上透露的。
住宅産業化是“以造汽車的流程造房子”,就是把蓋房所需要的樓板、陽臺、門窗等“零部件”都以工廠流水線方式生産製造,施工現場不再做攪拌澆注水泥等施工,只做“總裝”,即把各種規格化的“零部件”拼插和裝配起來。“對於建築施工來説,這樣生産的房子精度高、誤差小;現場施工作業量小,污染少;而且可減少裝修環節的建築垃圾。”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促進中心負責人這樣説。
産業化住宅對居住者而言,會有更多細節上的舒適。水電管道都準備好;安裝空調的圓孔已預留,想改中央空調,也有現成的管道可以利用;如果房屋受損,産業化住宅可以直接更換“零部件”,耗時短效率高。由於採用流水線的“零部件”生産方式,房屋自身的質量會更高。
作為首批試點,位於長陽的萬科長陽半島保障房項目將在近期竣工。
除了萬科和金隅兩家住宅産業化試點公司外,一部分開發商也開始著手住宅産業化實踐。“現在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加工,這樣將大大降低産業化住宅的成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促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
由於住宅産業化前期建設流水線需要很高的投入,因此經業務部門測算,初期房屋的土建成本將增加20%到30%。但隨著這一類型住宅開始推廣,增加的幅度將越來越小,最終産業化住宅的成本將比現階段住宅的成本更低廉。
“建材本身浪費的減少是一方面,而施工人員成本的減少,工期的縮短,裝修費用的減少都是看得見的。”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