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就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情況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02日   來源:銀監會網站

步入良性軌道 整體狀況穩健 支農主力軍作用突顯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情況答記者問

    近日,中國銀監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姜麗明主任就近年來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1.近年來,銀監會提出要大力推進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著力提升單體機構健康度。請問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答:農村信用社是互為獨立的金融企業法人,各法人機構間具有歷史延續下來的系統性和關聯性,其單體機構的改革是整體推進這類機構改革的基礎。有效推動單體機構改革,關鍵是要破除以“合作制”名義長期運行造成的體制機制障礙,消化長期累積的歷史包袱。

    在前期艱難探索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受農村經濟制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農村信用社歷史發展路徑影響,農村信用社早已不是合作制。無論是要實現這類機構的重生再造,還是推進創新農村金融體系,都要求必須按照股份制原則重建農村信用社的産權制度。為此,銀監會正式確立了農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方向,其重大意義在於澄清並認可了農村信用社不是合作制的歷史和現實,也為未來發展真正意義的農村合作制金融企業留下了空間。從2010年起,銀監會陸續制定實施相關制度辦法,推動資格股向投資股轉化,支持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或股份制的農村信用社,同時指導農村信用社引進新的優質合格股東,優化産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目前,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格股佔比已降到30%以下,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155家、農村合作銀行210家,農村銀行機構資産總額佔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41.4%。另外,還有1424家農村信用社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條件。2010年,有17家農村商業銀行進入英國《銀行家》雜誌評選的2009年全球銀行業1000強,佔我國入榜商業銀行的20%;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成功在香港上市。通過改革,農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長期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機構自身已經形成了深入推進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的內生動力。

    歷史包袱的重壓是改革前農村信用社舉步維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受中西部農村經濟發展滯後和前些年體制性因素導致經營不審慎的影響,全國因歷史包袱過重形成的監管評級6級及以下的機構還有146家。對這個問題,我們的工作思路是,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大力消化存量,嚴格控制增量。一方面,銀監會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落實財政、稅收、貨幣政策等各項扶持政策,指導各級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産,對農村信用社清收盤活不良貸款給予支持幫助。同時,鼓勵引導各地農村信用社實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資擴股,通過股東購買方式化解不良資産,有效利用市場力量,加快歷史包袱的化解進度。對於高風險農村信用社以及經營管理水平較差的機構,鼓勵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優質企業對實施兼併重組,允許民間資本階段性控股。另一方面,切實強化金融監管,督促加強和改進貸款管理,著力推進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建設,試點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強化監管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加大對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促使農村信用社風險管控能力大幅提升,增量風險保持在較低水平。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農村信用社目前整體經營狀況平穩健康,已經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與改革前相比,農村信用社資産負債和存貸款規模均增加了5倍以上,2004年實現統算盈利後,連續7年利潤保持大幅增長;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主要監管指標持續改善,系統性風險高企的局面徹底扭轉。從市場表現看,各類社會投資者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是充分認可與肯定的。目前農村信用社增資改制時都得到高倍數的超額認購,吸引了包括國內外先進銀行等大量戰略投資者。大多數投資者在以面值購買股權的同時,都自願支付50%或以上比例的對價幫助消化存量包袱。

    2.農村信用社點多面廣,必須有針對性地建立完善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機制框架。目前,這方面的總體安排和運行的有效性如何?

    答:農村信用社承擔著支農服務主力軍重任,在部分農村地區是農民獲得金融服務的唯一渠道,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為此,必須構建系統性的外部監督管理體制,確保其“小而不倒”。

    首先,將農村信用社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已交由省級人民政府承擔。這是2003年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有效履行管理職責,各省份組建了省聯社或其他形式的省級管理平臺,通過整章建制、加強改革推動、稽核審計以及中後臺服務,在治標治亂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舉扭轉了過去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多年動蕩、運作效果較差的局面。同時,推動建立了省級人民政府牽頭負責、監管部門組織制定風險處置方案、央行提供再貸款支持的風險處置分工和機制安排,為防範農村信用社單體機構和區域性風險,保護廣大農村存款人利益提供了堅實保障。

    其次,切實加強農村信用社金融監管。按照法人監管和屬地監管原則,切實落實屬地銀監局的監管責任。建立各級監管機構的縱向聯動機制,以及市場準入、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不同監管部門的橫向聯動機制,加強信息傳導,增進工作配合,提高監管效率和執行力。針對農村信用社法人層級低,機構網點數量多的特點,優化監管資源配置,著力充實縣域監管力量,對農村信用社實施貼近式監管。

    第三,注重發揮源於市場和投資人監督約束力量。健全完善農村信用社股權委託代理和轉讓機制,鼓勵採取“用腳投票”方式制衡和影響管理層的經營決策行為,廣大小股東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的參與深度明顯增強。指導加強信息披露,推動實施第三方審計,提高機構運營的透明度,迫使農村信用社加強內部管理,改善經營狀況,借助社會公眾力量監督規範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行為的機制開始建立。通過三個層面的政策措施的協同作用,農村信用社風險防控安全網已經初步形成,持續健康發展有了堅實的保障。

    3.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宗旨是進一步提升支農服務水平,不斷鞏固和發展其農村金融主力軍地位。在這方面,銀監會採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答:進一步提高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水平,核心是要堅持專業加敬業的原則,增強農村金融服務功能。近年來,銀監會重點從三個方面推動此項建設。

    一是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前提和基礎。不能“獨善其身”,哪能“兼濟社會”?在這方面,主要是通過前面所談的深化改革,加強監管,強化管理來提升單體和整體健康度。

    二是確立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我國不缺大銀行,缺的是能夠為廣大農民提供專業化、貼近式服務的中小銀行。農村信用社長期紮根農村,在農村金融市場上具有先天的比較優勢。堅持“三農”市場定位,既是提升金融整體服務功能的客觀要求,也是農村信用社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內在需要。為此,銀監會著力加強對農村信用社戰略方向監管,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出臺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相關扶持政策,以監管約束和政策激勵引導和督促農村信用社制定清晰的發展戰略,確保其支農服務方向不偏移。

    三是健全服務“三農”運作機制。銀監會始終督促指導農村信用社立足自身優勢,適應農村金融需求特點,大力推動開展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督促增加機構網點,完善網點功能,並採取布設物理機具、開展流動服務等多種靈活方式,不斷擴展服務覆蓋面和提高服務深度。重點圍繞解決農村“貸款難”,加強農村銀保合作,推動抵押擔保創新。今年,銀監會還將會同銀行業協會聯合舉辦“農村金融産品博覽會”,為農村信用社搭建經驗交流平臺,更好地推動農村金融創新工作開展。

    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應的逐步顯現,農村信用社的支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支農主力軍地位進一步鞏固。目前,農村信用社發放的涉農貸款佔全國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三分之一以上,發放的農戶貸款佔全國的78%,肩負了全國98.4%和67.7%的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的機構覆蓋和服務覆蓋任務,全面承擔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面向廣大農戶的國家政策補助資金的發放工作,是我國農村地區機構網點分佈最廣、支農服務功能發揮最為充分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4.能否談一下您對農村信用社前期改革發展情況的總體判斷以及今後時期改革發展思路?

    答:2003年以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總體部署和具體措施是符合農村經濟金融發展規律的,也契合農村信用社自身發展要求,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階段成果。但是,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農村信用社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改革發展逐漸步入“深水期”。按照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戰略部署,銀監會明確提出,從2011年開始,要通過五年左右時間的努力達到以下目標,即高風險機構全面處置,歷史虧損挂賬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現代農村銀行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監管指標達到並持續符合審慎監管要求農村金融服務功能與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為實現上述目標,銀監會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推進産權制度和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取消資格股,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不再組建新的農村合作銀行,現有農村合作銀行要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要在保持縣(市)法人地位總體穩定前提下,穩步推進省聯社改革,逐步構建以産權為紐帶、以股權為聯接、以規制來約束的省聯社與基層法人社之間的新型關係,真正形成省聯社與基層法人社的利益共同體。

    二是打造現代農村銀行制度。指導農村信用社優化人力資源結構,著力構建符合小法人特點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流程銀行建設,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和符合現代農村金融企業要求的經營機制。

    三是持續加強支農服務能力建設。指導農村信用社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特別是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增設網點,延伸提供服務。引導優化信貸投向和結構,持續增加涉農信貸投放,切實增加農村資金供給。鼓勵和支持在有效防範風險前提下加大金融服務創新力度,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透明度和便捷性。

    四是健全分類監管體系。制定符合農村信用社機構和業務特點的差異化監管政策,強化實施分類監管和差別指導。深入開展主要監管指標達標升級,進一步改善經營狀況和風險管控能力。建立針對服務“三農”的特殊業務領域的貸款風險容忍度、彈性存貸比監管方法、特殊盡職免責辦法,以及適度寬鬆市場準入政策,支持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五是完善政策扶持體系。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出臺協調性和配套性強、長期激勵導向明確的農村金融扶持政策。根據現代農業功能區建設規劃和不同機構服務貢獻度,在政策力度上有所傾斜和側重,支持發展現代農業,更好地幫助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農村信用社整體運營健康平穩

    針對近日有報道稱“九成農信社瀕臨倒閉”,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報道嚴重失實。2003年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以來,銀監會認真履行牽頭組織職責,大力推進深化改革,切實加強金融監管,推動落實中央各項扶持政策。目前,農村信用社整體運營健康平穩,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監管標準,已經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有效發揮了支農服務主力軍作用。  >>>詳細閱讀

銀監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必須堅持服務“三農”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強調指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支農服務主力軍作用,全力以赴做好“三農”和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農村信用社改制為銀行時,將其對“三農”和小企業服務情況作為重要的準入依據。

    周慕冰在近日舉行的一個銀行業監管會議上説,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作為金融支農服務主力軍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一定要在深化改革過程中不斷強化農村金融服務,並把持續改善“三農”和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固化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戰略,努力把自身打造成有別於大銀行和城市銀行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銀監會:杜絕各類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
·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5月末累計開業440家村鎮銀行
· 銀監會關於調整村鎮銀行組建核準有關事項的通知
· 銀監會召開2011年中工作會議 劉明康出席並講話
· 銀監會:截至5月末我國已開業村鎮銀行440家
· 青海:一季度全省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突破100億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