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促進當地産業發展基層農技推廣最給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13日 12時23分   來源:農業部網站

    記者日前跟隨農業部調研組來到湖北省武穴市、江西省瑞昌市和靖安縣、黑龍江省肇東市,看到昔日被稱為“網破、線斷、人散”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舊貌換新顏,機構健全、職能明確、隊伍精幹、服務到位、運轉高效、保障有力、農民滿意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公共服務能力正在全面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服務支撐。如今的新變化得益於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的實施以及各地在實施過程中求變、求新、求實。

    管理歸縣讓農技人員有了歸屬感

    記者在採訪時發現,不論是湖北省武穴市在全省率先實行的“管理在縣、服務在鄉”的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派出制管理模式,還是江西省瑞昌市根據“整合資源、綜合建站、統一協調、分塊運作、‘三權’歸縣、財政保障、雙重管理、以縣為主”的思路重點建設鄉鎮綜合站模式,都加強了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管理和指導。實踐證明,該做法扭轉了主管部門管不了、鄉鎮政府不好管,人事、民政等部門無法管的局面,防止了因條塊分割、管人和管事分離而導致推廣工作缺位和錯位,切實解決了鄉鎮農業技術“無人推廣、無心推廣、無力推廣”的問題。

    採訪中,基層農技人員告訴記者,以前是誰都管我們,而有事又誰都管不了,想幹點事真難,積極性逐漸也磨沒了,如今好了,歸縣管理後,我們不僅有了歸屬感,還提高了社會地位,再不積極、負責任地幹事,實在是説不過去啊!

    競聘擇優聚能人強隊伍

    選人用人是推進改革的重點,是實現目標的關鍵。各示範縣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採取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擇優聘用方式,選拔了一批有真才實學、有實踐技能、敬業精神強、農民接受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了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杜絕了非專業人員佔編佔崗現象,有效解決了農技人員業務不專的問題。

    江西省靖安縣農業局局長項正龍告訴記者,通過競聘擇優選聘的86名農技人員全部收編到縣主管局,基層站人員工資、津補貼、社保、醫保、失業保險以及工作經費全部列入縣財政預算,改變了過去農技人員因工資實行財政差額補助、不足部分要自我創收的狀況,實現了幾代農技人員多年來的願望,有效激發了農技人員的工作熱情,如今農技人員從事本職工作時間是改革前的兩倍多,服務理念也正逐步由原來的“服務政府、自上而下”向“服務農戶、自下而上”轉變。

    黑龍江省肇東市在全面推行農技人員聘用制度的同時,還面向農業院校公開招聘大學畢業生,充實到鄉鎮站中去,發揮大學生知識新、眼界寬、信息靈的優勢,為發展生産、致富農民、建設新農村服務,不僅為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還為大學生就業難找到了出路。據介紹,今年已招聘了15名農業專業大學生到村擔任農民技術員,計劃明年要為每個村配備1名大學生農民技術員,月薪1500元由市財政開支,兩年任期結束並經考核合格後,納入事業編制。

    通過競聘擇優,聚能人強隊伍,再加上實行“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合理流動”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人事管理制度,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必能成為一支呼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幹之師。

    職責明確讓農技人員有的放矢

    各示範縣在實施項目過程中,進一步強化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公益性定位,根據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將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主要承擔的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農作物有害生物及農業災害的監測,病蟲害防治和植物疫情處置,農産品生産過程中的標準化推廣和質量安全檢測、監測,農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農業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方面的公益性職能,細化成工作任務,明確職責和要求,落實到了每個推廣機構和每位農技人員。

    在江西省瑞昌市農技推廣中心,記者看到,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農技推廣責任制、包村(基地)聯戶責任制和“量化”考核制等系列制度,明確了農技人員該幹什麼事,該擔什麼責,使農技人員幹事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有了責任、有了幹勁。工作由虛變實,想不成事,難!

    績效考評彰顯農技人員真正價值

    各示範縣推行的以工作量和推廣實績作為主要考核指標,以農民群眾的評價作為重要考核內容,由縣農業主管部門、鄉鎮政府和農民群眾三方共同參與績效考評以及考評結果與農技人員工資報酬、職務晉陞、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研修深造挂鉤,並實行末位淘汰機制,使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既服從服務了主管部門及鄉鎮技術指導的總體要求,又滿足了農民群眾多元化的技術服務需求,充分彰顯了農技人員自己真正價值,使真幹事、肯幹事、能幹事的農技人員不再受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困擾,使“混日子”的人也混不下去了。目前競聘上崗的人員由過去的“要我服務”變成了“我要服務”,做到了關鍵環節主動入戶,突發事件及時入戶,技術諮詢隨時入戶,還有不少同志為方便農民,採取早晚入戶、雨天入戶,服務態度有全新轉變,“不請不上門,不派不下鄉”的狀況大為改善。

    在湖北省武穴市鄉鎮農技中心,記者了解到,為了便民、快捷服務,還給每個科技示範戶發了“技術指導員名片”,正面告之技術指導員姓名、職務職稱和電話號碼,背面作出了“有呼必應、快速出動、滿意為止”的承諾。

    花橋鎮團山河村示範戶程良覺給出了這樣評價,白加黑,雨加晴,一個電話就上門,不吃不喝不擾民,農技人員是親人。

    在江西省靖安縣仁首鎮大團村水稻高産創建基地,示範戶徐明祿對記者説,以前到了病蟲害高發期,賣農藥的一下推薦好幾種,買回來自己又看不懂,為了省事,想當然,一次就幾種藥一塊打,多花了錢,效果還不好。如今農技人員指導我科學、適時打藥,由原先打五次變成現在只打兩次,病蟲害防住了,藥錢也省了,農産品也安全多了。還有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今年我種水稻增加了一斤用種量,施了配方肥,在基肥、追肥、穗肥時由於方法科學,肥效提高了15—20%,畝産有望達到900斤,成本降了,産量增了,每畝可多賺200塊呢。説完,他爽朗地笑了,站在一旁的農技員陳世林也笑了。

    知識更新培訓讓農技人員脫胎換骨

    為解決基層農技人員普遍存在知識老化、推廣能力弱等問題,充分發揮農技人員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科技引領作用,使之真正成為農村科技培訓的“主講”,科技示範的“主角”,科技推廣的“主體”,科技攻關的“主力”,農業部將800個示範縣的8萬名縣鄉兩級農技人員集中到高等院校開展示範性培訓,目前全國大範圍開展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已累計達到40萬人次。通過加強示範縣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滿足了廣大農技人員的長久祈盼,切實增強了基層農技人員對現代農業理論與技術知識的了解,拓寬了知識面,提升了能力,工作勁頭更足了,還使個別農技人員擺脫了“技術水平比不上農民”的尷尬境地,同時也提升了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形象,增強了基層農技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記者採訪時,農民反映,過去是半年看不到農技員的影子,一下鄉就一群人,服務只到村,現在幾乎是天天都能看到他們,服務入了戶,是我們這裡最受歡迎的人!

    科技試驗示範基地讓農技人員有了新舞臺

    記者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橋鎮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了解到,今年市農業局以農業科研教育和科技推廣單位的技術力量和資源為依託,以武穴農業技術骨幹為主體,在全國農技推廣示範縣項目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的基礎上,以科學、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創新、推廣為切入點,以整合項目資源,引進項目建設為抓手,創建了鄂東首家現代農業展示中心,建成了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示範和科技培訓于一體的新型組織形式,開啟了集田間研究、技術引進、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産業創新、農業開發為基調的科研發展之路,打造了集現代設備、教學培訓、辦公場所、觀光休閒為主體的試驗基地。目前華中農大、中國水稻所、中國油料所、省農科院已進入展示中心開展長期合作。

    武穴市農業局局長梅金先告訴記者,基層農技人員利用固定化、長期化、多元化試驗示範基地這個新舞臺,不僅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範1000余項,還通過組織現場觀摩交流,加快了對多項新技術應用效果感性認識,推廣起來更有信心,更加得心應手。

    梅金先表示,今後將以現代農業為主題,以實用技術為亮點,以農業開發為目標,以農業效益為重點,以服務農業為宗旨,努力使該基地成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農機農藝融合示範基地,農技人員、種養大戶和農民科技培訓基地,農情信息的採集基地,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基地,真正成為承接上遊科研和輻射下游推廣的重要平臺。

    科技示範戶成為農技推廣一線的生力軍

    記者來到黑龍江省肇東市肇東鎮東躍村,看到在該村舉辦的蔬菜棚室産業為主導的農民田間學校,採取“農民點菜,專家下廚”和田間博覽等形式,通過集中培訓與巡迴培訓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傳統教學與現代媒體教學相結合,農業專家培訓與種田能手現身説法相結合,全面推行“啟髮式”、“互動式”和“參與式”緊密靈活的教學方式,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辦,使農民學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獲。農技人員工作激情充分激勵,農民科技致富的熱情充分調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率達到了90%以上,並達到了以一帶十,以十傳百的滾動式示範效應,21名示範戶學員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126畝,畝效益提高到1.5萬元,示範帶動全村蔬菜産業一項人均增收1000元。與此同時,肇東市農業局還組織市鄉兩級農技人員,深入到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種養業技能水平相對較高、綜合素質較強、思想品德較好、具有一定責任心、樂於助人的科技示範戶所經營的田間地頭,在生産中重點進行面對面的實踐培訓,在關鍵農時組織到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現場觀摩,率先將其培養成為村級科技明白人,使其成為了農民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成為了農技推廣一線的生力軍。目前全市共培養村級科技明白人180名,已基本實現了村村都有科技明白人。

    促進當地産業發展基層農技推廣最給力

    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實施,湖北武穴主導品種應用率達93%,主推技術普及率達90%,水稻種植面積連年遞增,單産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種植面積達77.4萬畝,總産量達35.9萬噸,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14.33%上升到16.06%;油菜主導品種普及率達100%,2010年種植面積達42.6萬畝,油菜單産水平突破250公斤,刷新了全省紀錄;通過推廣應用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開展棉花高産創建活動,農民種植水平明顯提高,2010年經農業部專家組驗收,棉花單産水平再創新高,核心示範田塊畝成桃11.9萬個,奪得長江流域棉花單産第一名的好成績;山藥産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北部山區農民經濟收入的支柱産業,2010年畝産突破2500公斤,畝産值過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連年遞增,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957.8元,比項目實施前增加了1336.8元。

    江西瑞昌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更換率達到98%,良種覆蓋率達到100%。2010年水稻、油菜、蔬菜播種面積和總産值分別為14.7萬畝/11716萬元,15.8萬畝/5600萬元,6.9萬畝/22258萬元,生豬和水産養殖規模和産值分別為19.6萬頭/20580萬元,8.2萬畝∕30879萬元。瑞昌山藥種植實現了“從山上延伸到山下,從散戶種植到規模生産,從粗放經營到品牌營銷”的發展方式轉變,種植規模在兩年內翻了三番。農業生産總值為13.8億元,較2009年增長16%;其中種植業5.93億元,較上年增長22.3%;畜牧業3.48億元,較上年增長8.7%;農民人均收入5771元,較上年增長17.8%。

    黑龍江省在2010年春季低溫多雨等自然災害嚴重形勢下,示範縣玉米、水稻、大豆、小麥四大作物種植面積7881.6萬畝,總産糧食313.77億公斤,比上年增産1.5億公斤,農民戶均增收940元;全省糧食總産超千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超6000元。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在京召開全國沼肥綜合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
· 農業部進一步部署西南地區抗旱保豐收秋冬種工作
·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保障豬肉市場安全穩定供給
· 農業部組建農産品質量安全專家組 分設16個專業組
· 農業部分析全國農業網站信息聯播面臨形勢和任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