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常務副主任杜生明一行在中國林科院副院長劉世榮及熱林所負責人陪同下,參觀了廣州市南沙濕地紅樹林生態系統監測站。聽取了對該站基本情況的彙報,先後參觀了科普長廊、監測樓,觀看了南沙濕地錄像,並考察了監測站所在的濕地遊覽區。
廣州市南面的濕地星羅棋佈,最引人矚目的是南沙19涌(監測站區域)濕地。它由泥灘、人工紅樹林、蘆葦、短葉江土、基圍和魚塘等組成,區內有濕地面積600多公頃。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區內聚集了數量眾多的魚類和成千上萬隻候鳥,成為廣東省重要濕地之一。2004年底,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在此處成立廣州市南沙濕地紅樹林生態系統監測站,以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為技術依託單位,聯合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開展監測與研究工作。重點開展紅樹林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濕地環境效應與恢復生態學的研究,為合理保護和持續利用濕地資源、建立沿海防護林生態安全體系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該站亦是國家林業局海南東寨港紅樹林生態站的重要分站。
目前,南沙站建有16個植被固定觀測標地、2個氣象站、12個固定水質監測點、6個底棲動物監測標地、6個藻類監測標地,6個魚類監測點,3條鳥類觀測樣帶,1座監測大樓、1條大型科普長廊、1艘監測船和一批相關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