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國家科技計劃對防震減災科技工作給予了持續支持。2006年,組織實施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地震防禦與應急救援技術研究”,圍繞地震防禦和救援的總體目標,在強震危險區劃、重大工程地震參數確定、地震災害評估與應急救援、現場災情監控與救援裝備等方面開展科技攻關並取得重要進展,特別為國家標準修訂提供了科學依據。
項目針對抗倒塌區劃圖編制中的關鍵技術環節開展研究,包括強震區高震級潛在震源區劃分及其震級上限判定技術,大地震復發週期與年平均發生率的評價技術,進場地震動衰減關係確定技術等。通過確定每一個地區發生潛在地震的可能性,並根據它可能對地面建築物産生的影響,為建築物的建設提供標準。研究成果已全面應用於中國地震區劃圖編制及相應國家標準的修訂、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以及有關工程抗震設計規範的修訂,將為提升城鄉建築與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水平提供重要支撐。
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發生後,利用上述關鍵技術,研究人員分別編制完成了《四川、甘肅、陜西部分地區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和《青海、四川部分地區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作為編制玉樹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規劃、災區恢復重建和該區域一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的依據,在災區重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項目利用遙感技術宏觀、快速的優勢,通過建立計算模型和翻譯系統,將航拍的大量遙感照片與地面實際烈度情況相聯絡,從高空拍攝的遙感照片上獲得以前需要人工進行現場調查確定烈度的指標,包括地震時人的感覺、儀器設備提供的數據、建築物結構變化的特徵等細緻信息。利用上述研究成果,技術人員能夠在拿到遙感資料後一天內解譯出烈度分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