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10時,中央氣象臺發佈高溫藍色預警,預計17日下午,陜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地有35℃以上高溫天氣,提醒相關部門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公眾做好高溫天氣防範應對。這是今年中央氣象臺發佈的首個高溫預警。
預計17日下午,陜西關中地區、山西西南部、京津地區、河北中南部、山東中西部、河南、安徽西北部等地有35℃以上高溫天氣,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
氣象部門建議,上述地區的有關部門應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防範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等災害;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公眾應儘量避免午後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做好高溫天氣的防範應對。
此與同時,中央氣象臺于10時繼續發佈暴雨藍色預警。預計,17日14時至18日14時,浙江大部、福建、江西大部、廣東中東部、海南等地有大到暴雨,海南北部和西南部、廣東東部沿海等地的局部地區有大暴雨(100~150毫米);上述局地並伴有短時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氣象部門提醒,上述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繼續做好防禦暴雨應急工作,防範暴雨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氣象科普
什麼是高溫熱浪?
在氣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者超過35℃作為高溫的標準,“高溫熱浪”又叫高溫酷暑,是一個氣象學術語,通常是指持續多天的35℃以上的高溫天氣,由於高溫持續時間較長,引起人、動物以及植物不能適應並且産生不利影響的一種氣象災害。高溫熱浪的標準主要依據高溫對人體産生影響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
高溫也是一種較常見的氣象災害。我國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以外,幾乎絕大多數地方都出現過高溫天氣,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5次出現高溫天氣)。我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10月。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南,華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溫的頻發地。據1951-2009年的資料統計,在我國省級以上城市中(除拉薩沒有高溫天氣),重慶出現的次數最多,達1853天;西寧最少,只有3天。我國的新疆盆地也是高溫的頻發地,像吐魯番多次出現全月(6,7,8月)所有天都為高溫的情況。
高溫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都有一定的影響。高溫熱浪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症的發病率增多;因用於防暑降溫的水電需求量猛增,造成水電供應緊張,故障頻發。高溫加劇了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作用,高溫少雨同時出現時,造成土壤失墑嚴重,加速旱情的發展,給農業生産造成較大影響。持續高溫少雨還易引發火災,而森林火災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另外,旅遊、交通、建築等行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高溫熱浪同時也會給一些生産、銷售防暑降溫用品及設備的廠家和商家帶來商機。
預防措施
高溫天氣34℃是個檻,日常生活中,冷與熱都會造成身體的不舒適。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維持在37℃左右,根據各國的實驗,人體感到舒適的氣溫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濕度較高時,氣溫達到34℃就需要引起人們注意了。當氣溫和濕度高達某一界限時,人體熱量散不出去,體溫就要升高,以致超過人的忍耐極限,造成死亡事故。
補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則,炎熱天氣下人體會大量出汗,極容易發生中暑或虛脫現象,老弱病幼人員應減少戶外活動,要注意多飲水以補充身體水分。夏季,氣溫在36℃~38℃環境下,從事室外體力勞動的人,每日應補充水量10L~12L;從事室內工作的人,每日應補充水量2L~3L,同時應補充無機鹽,增加維生素C、蛋白質、能量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