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兩岸全面落實《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深化合作,有效克服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和航運形勢低迷的不利影響,實現了健康、有序發展,使兩岸直航企業真正得到了實惠。
兩岸直航健康有序發展
隨著兩岸人員交流日益密切、往來遊客不斷增多,兩岸海上客運量增速加快。今年上半年,兩岸海上客運量共完成84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3.6%。在福建平潭至台中高速客運班輪航線常態化運行的作用下,大陸至台灣本島共運送旅客9.1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06%。福建沿海至台灣金門、馬祖、澎湖海上客運量完成74.9萬人次,繼續保持增長,增幅約7.6%。
今年上半年,大陸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完成47.4億噸、845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7.2%、8.8%,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放慢。台灣主要港口生産情況表現不一,其中高雄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486萬標箱,同比增長1.4%,台中港、基隆港同比出現下滑。受兩岸貿易額下滑的影響,兩岸貨運量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散雜貨、集裝箱運量同比分別下降5.4%、3.4%。
今年以來,大陸交通主管部門加大了對擅自從事兩岸運輸等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對5家違規船公司、船舶代理公司、港口企業實施了行政處罰。針對兩岸集裝箱班輪航線出現的“零運價”、“負運價”現象,及時採取約談、調查、加強行業自律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惡性殺價等不正當競爭現象。
繞航運輸量下降68%
據介紹,目前兩岸直航成果得到鞏固。通過認真落實限制繞航運輸政策,上半年,兩岸間貨物經第三地繞航運輸量完成195萬噸,同比下降了約68%。這不僅促進了兩岸直航運輸發展,還有利於降低成本和節能減排。
在強化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的作用下,兩岸直航運價穩步回歸理性。自今年2月以來,集裝箱、散雜貨、化工品市場運價均有所回升。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上海至台灣航線市場平均運價(含基本海運費、緊急燃油附加費)從2011年11月的每標箱約100美元上升到今年6月的275美元。
此外,在全球航運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兩岸海運市場經受住了考驗,直航企業獲得微利,進一步增強了兩岸企業間的凝聚力和發展合力;兩岸間運輸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砂石等低價值貨物運量進一步下降,化工品等高價值貨物運量持續增加,上半年兩岸間液體化工品直航運量達135萬噸,同比增長31%。
兩岸旅客往來更快捷
在兩岸管理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兩岸航運企業不斷創新運營模式,努力提升服務品質,積極構建兩岸最便捷的海上運輸通道。一是福建沿海至台灣金門、馬祖、澎湖海上旅客運輸穩步發展,特別是2012年6月17日廈門至金門航線試運行雙向夜航,為構建廈金“一日生活圈”提供了交通保障。二是開闢大陸至台灣本島客貨運輸航線,繼“中遠之星”輪投入福建廈門、浙江大麥嶼至基隆、台中客貨運輸航線後,“海峽號”高速客滾船于2011年11月開通福建平潭至台中的高速客貨運輸航線,大陸至台灣本島海上航程縮短到兩個半小時。三是積極促進郵輪運輸發展。自2009年以來,兩岸先後執行了15個航次的郵輪運輸任務,在上海、廈門、基隆、高雄等港口挂靠,運送高端旅客近2萬人次。
此外,兩岸深化合作,積極推進雙方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在海上運輸、搜救、防污染等方面建立了溝通協商機制,定期舉辦兩岸海上直航論壇;加強港口間戰略合作,12個大陸港口與台灣主要商港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在港口、航運、物流等方面密切合作,推進全程運輸和物流的便利化;採取多種形式,加強航運企業間合資、合作,積極應對當前嚴峻的世界航運形勢,同時實現互惠互利,有力地推動了海峽兩岸交通運輸業界的全面對接和融合發展,為兩岸産業發展和經貿合作構建了堅實的基礎。
直航企業好處實實在在
回顧三年多來的兩岸海上直航發展,在兩岸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減弱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實現逐步好轉。
2008年年底兩岸直航以來,交通運輸部相繼出臺了幹線班輪調運空箱、承運中轉貨、加強運力調控等14項促進兩岸直航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港航業界和貨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拓展直航港口範圍,兩岸直航港口已達83個,客運、集裝箱班輪航線分別為7條、29條。2011年7月,交通運輸部出臺了嚴格限制繞航運輸政策,進一步鼓勵直航船舶經營兩岸運輸。
近年來,兩岸交通主管部門根據市場需求,合理髮展運力,重點在集裝箱、液貨危險品、旅客運輸方面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按照市場規律和市場容量相對不大的特點,精心培育運輸市場,有力保障運輸安全。同時,扶優扶強,促進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兩岸直航企業中,前三大散化船公司運力佔兩岸散化船總運力的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