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由中國學者編成的流入日本的中國文物目錄——《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在編成66年後的近日終於首度公開出版。9月15日,《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出版座談會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座談會。
唯一健在的編纂者,原國家文物局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年已92歲高齡的謝辰生先生在座談會上講述了當年編纂該書的歷史背景和艱苦坎坷的編纂經過。中西書局常務副總編輯徐忠良介紹了《目錄》出版情況。
《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為16開本,皇皇九卷三大冊,是在抗戰勝利後為向日本追討自甲午以來被劫奪珍稀文物和要求戰爭賠償,于1946年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京滬區辦事處組織編制的。京滬區代表徐森玉主編,上海合眾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承擔編纂任務的則是謝辰生、吳靜安、程天賦。徐森玉、顧廷龍、謝辰生等前輩學者滿懷愛國熱情,克服重重困難,傾注巨大心力,多方收集日本公、私博物館所藏中國文物圖譜和目錄,以及張政烺等中國學者的研究著作共122種,收錄甲午以後至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被日本劫奪的中國甲骨、石器、銅器、刻石、陶瓷、古玉、絲繡、書畫、寫經、拓本、雜物、古籍等類中國文物15245件,大部分器物標出了高度、重量、口徑尺寸、藏處以及所依據圖譜的書名簡稱、頁碼等資料。編制了詳細索引,方便各界讀者使用。
這部流散文物目錄自編成以後,歷經坎坷,1981年國家文物局曾組織刻寫蠟版,油印100部,分送國內各大圖書館、博物館和設有文博專業的大學,但幾乎散失殆盡。中西書局聽説有這樣一部珍貴書稿油印本存世後,立即拜訪當年的實際編纂者、我國文物界元老謝辰生先生,得到了謝老的熱情支持,打開了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記憶。這部被冷落了66年的流散日本的中國珍貴文物目錄終於得到了公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