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把公共財政的陽光灑遍高原—青海省財政事業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07日 11時18分   來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

    把公共財政的陽光灑遍高原—
青海省財政支持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紀實

    載著全省各族人民的殷殷期待,青海省財政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堅持把支持民生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把更多的財政資金用於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上,走出了一條“小財政辦大民生”的路子,公共財政的陽光灑遍民生的各個領域。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籌資標準及保障水平、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城鎮登記失業率、職工養老金水平、新農保覆蓋率等民生指標走在西部甚至全國前列。2011年,青海省用於民生支出的總量達到725億元,佔財政支出的75%。10年間,全省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累計達到3355億元,是2002年的7.1倍,年均增長28.7%。

      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

    “ 2005年的時候,全校只有1座教學樓、700多名學生;現在新建了教學樓2座、學生公寓和綜合教學樓各1座,有1300多名學生,並且有了物理、化學試驗室以及音樂、舞蹈教室。學生上學免學雜費、教科書費,只收10元作業本費。” 2012年10月26日,湟中縣田家寨鎮中學副校長張有仁向記者細數著近幾年學校發生的變化。初二學生李小韻家住河灣村,離學校比較遠,所以住校,她告訴記者:“我和同學們每天早上吃牛奶、雞蛋,午飯是米飯和炒菜,晚上吃麵條、麵片。宿舍裏冬天有暖氣,生活條件比家裏還好呢。”

    青海省集中財力辦大事,全力促進教育優先發展,確保教育事業各個重點項目支出。10年間,全省教育累計投入442億元,由2002年的11.5億元增加到2011年130.11億元,年均增長30.92%。

    建立健全了學生資助體系。學生資助政策覆蓋了義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提高了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實施了高中貧困學生國家助學金制度,免收了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中等職業教育所有農村學生享受了國家助學金資助。全省高校45%的貧困學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資助,實施了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積極推進校方責任保險,全省參保學生佔應保的88%。

    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免除學雜費,通過多次提高公用經費補助標準,青海省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標準達到每生每年初中700元、小學500元。擴大了免費教科書補助範圍,目前全省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均享受了免費教科書政策,享受人數達到66萬人。先後3次按地區、分類別提高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僅2012年安排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3.6億元,資助學生26.42萬人。按照年生均補助600元的標準下達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資金2.7億元,受益學生達44.23萬人。

    青磚黛瓦馬頭墻,回廊挂落花格窗。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初冬,記者來到西寧市第21中學。校長于大偉用“翻天覆地”四個字概括了學校今昔的變化。陪同採訪的西寧市教育局基建處處長張新娟告訴記者,第21中學是西寧市校園改造工作的一個縮影,近3年,西寧市投入17.6億元,新建學校11所、改擴建63所、撤並185所,消除了72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涉及學校607所,拆除加固校舍建築2452棟。她感慨地説:“這種改造規模是前所未有的!”

    在2008年海南藏族自治州進行中小學校佈局調整試點的基礎上,青海省投資76億元,于2010-2012年在全省全面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與佈局調整建設規劃,目前已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隱患,基本完成中小學佈局調整。2012年,安排專項資金1億元用於124所中小學佈局調整後閒置7.4萬平方米校舍改擴建和配備教學設備、教具、玩具,提高農村牧區學前教育普及程度。

    為確保實現“兩基”目標,2009-2010年省財政安排未“普九”9個縣寄宿制學校校舍建設資金6.58億元,2010年將教學儀器設備往年每年安排400萬元調增到2500萬元。2011年安排6550萬元,解決未“普九”地區的突出問題,確保“兩基”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按照全省中小學標準化3年規劃,青海省從2012年起投資48.16億元,加強中小學標準化建設。項目覆蓋中小學佈局調整後長期保留的1042所中小學,主要包括學校生均用地、校舍生均建築面積、設備生均值及學生的生活設施等硬體建設。構築覆蓋城鄉居民社保網絡初冬,記者在平安縣採訪時,聽到平安鎮鎮長李秉章講的一個小故事。李秉章上個月在白家村檢查工作時,一位74歲的大娘對他説:"現在我們農民的生活不比城裏人差。你看,用政府給的補助,農民把危房拆掉重建了,大門、圍墻新修了;鄉親們都參加了醫保;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領到養老金,80歲以上另外有補貼;政府給家家戶戶發電視機,連垃圾鬥都發……我們農民得到的實惠,實話多!"

    就業有培訓,看病有醫保,養老有保險,蓋房有補貼……廣大群眾需要的,黨和政府都想到並做到了。

    2003年,青海省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到2005年比國家要求提前3年實現了全覆蓋,新農合已成為覆蓋全省人口最多的一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2007年,青海省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啟動並實現全覆蓋。經過多次調整,中央及省財政安排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補助資金總額由2400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1.3億元,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中央及省財政補助年安排總額由1443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8.5億元。2012年,省財政將城鎮居民和新農合醫療保險人均籌資由300元增加到400元,其中個人不增加負擔,財政補助分別為330元和360元。

    青海省分別於2009年、2010年啟動實施新型農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提前實現了全覆蓋。到2011年,兩項社會保險制度建立後中央及省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5.5億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比國家要求的在2020年實現新農保制度全覆蓋目標提前了10年。全省25.36萬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由2005年月人均897元調高到2011年的2027元。

    根據城鄉社會消費水平發展情況,青海省適時提高城鄉低保家庭救助標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由2006年的3.12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1.67億元,確保了城鄉60多萬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近年又出臺了城鄉高齡老人補貼政策、孤兒養育補助政策、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政策。2012年新增補助資金1.04億元,將城鄉低保對象長期享受的臨時物價補貼計入低保標準內,並同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同時,擴大高齡老人補貼範圍,享受補助人數由4萬人擴大到21萬人,新增補助6160萬元。

    省財政持續加大對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投入。截至目前,青海省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惠及21.3萬戶農牧民家庭,佔全省農牧民總戶數的26%。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7年控制在10‰以內,進入全國低生育水平行列。助衛生事業回歸公益性樂都縣人民醫院去年8月被定為全省醫療改革試點縣,財政補助了356萬元藥品差價補貼和50萬元績效工資,人員工資撥款比例從原來的65%提高到90%。同時,財政資金給該院購置了16排螺旋CT機等價值600萬元的醫療設備,添置了3輛急救車。財政投入為醫院回歸公益性服務提供了保障,目前該院門診次均費用從改革前的135元下降到108元,住院次均費用從改革前的2903元下降到2602元。

    2009年至2011年,青海省醫改五項重點改革支出增長幅度高於醫療衛生支出的增長幅度,各項支出逐年增長。財政資金的投入,是醫改五項重點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

    大幅度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青海省新農合基金籌資規模由2008年的3.98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0.64億元,參保人數由2008年的333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34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規模由2008年的0.66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2.06億元,參保人數由2008年的52.24萬人增加到2011年67.15萬人。

    加大基層及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投入。累計投入11.73億元,完成全省3247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全省鄉鎮衛生院和城市服務中心新增人員工資待遇、57所中心鄉鎮衛生院設備的配備、601個村衛生室的擴建達標、4243所村衛生室配備電腦及開展村醫培訓、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以及公立醫院醫療設施設備、培訓、遠程會診、重點學科等工作。到2011年,將村醫補助提高至8000元,另為每個村衛生室水、電、暖補貼1000元。

    加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投入。累計投入10.4億元,由2008年的1.34億元增加到2011年3.1億元,年均增長38%。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2012年再次提高到40元,服務項目由10類擴大到14類;建立了全省城鄉65歲以上老人健康體檢補助制度;支持了艾滋病、結核病、慢性病的防治、孕産婦住院分娩及改水改廁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的實施。

    醫改實施以來,青海省個人衛生支出比例由45%下降到30%,累計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7.3億元。今年9月1日,青海省所有公立醫院對參合參保患者實行"先住院後結算"。

    為提高對全省各族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青海省醫療衛生支出由2002年的4.42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7.4億元,10年來年均增長30.23%。

    改善住房變現實

    平安縣沈家村有526戶,10年前村民們住的都是木質結構的房子、圍著土墻,很多家的房子都不同程度被蟲蛀,成了危房。村長樊啟方告訴記者:"去年我們村273戶被政府列入危房改造項目、121戶列入獎勵性住房建設項目,政府還為兩戶特困戶免費蓋了房子。今年又把11戶列入危房改造項目,把泉水引到了家家戶戶。"通過兩年的改造、建設,沈家村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青海省各級財政部門把支持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作為民生財政的重要內容。2008年青海省開展了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各級財政部門共計投入各類財政性資金158.7億元。到2012年,建成或正在建設各類城鎮保障房312312套。其中城鎮保障性住房佔城鎮居民戶數的37.75%,城鎮保障房的覆蓋面位列西部首位。全省有3.98萬多戶城鎮居民告別了無房或年久失修的舊平房,搬進了寬敞明亮、水電暖設施齊全的磚混結構樓房。

    按照"戶均補助,分類實施"原則,青海省2009年起在農村實施困難群眾危房改造項目。今年農村危房改造按照戶均2萬元的標准予以補助,戶均補助標準較上年提高0.08萬元;獎勵性住房建設戶均獎補1.3萬元,較上年提高0.7萬元。到2012年,各級財政共安排42.15億元,改善了13.36萬戶困難群眾住房條件,鼓勵21萬戶農村居民進行住房改造。

    從2009年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建設項目以來,省財政共投入資金40.8億元,已完工82024戶,37.7萬遊牧民走出偏遠的草原,住進基礎設施完備的新居,用上了太陽能照明設施,畜棚、儲草棚及飼草基地逐步建成,生産和生活條件大大改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村是個有2000多村民的大村子,很多村民喜歡唱歌跳舞、吹拉彈唱,村裏的社火隊遠近聞名。近幾年,財政資金為村裏建了文化廣場、文化舞臺、籃球場、農家書屋,添置了健身器材、投影儀、音響、腰鼓、圖書,該有的文化設施都有了。"10月26日,湟中縣魯沙爾鎮徐家寨村村委書記李海雲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述説村裏近年來文化建設的變化。他説:"文化設施增多了,村民們活動起來更加有精神了,大家把日常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編入各類文藝節目裏,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全村敬老愛幼、家庭和睦成為風尚,村民精神面貌和以前大不一樣。"

    近10年來,省財政積極支持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送書下鄉、農家書屋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進村入戶工程、文化進社區工程、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圖書館)免費開放、公共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等重大公共文化項目,共安排專項資金74.55億元,2011年比2002年增加了12.18億元,增長569%,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日益完善。

    目前,全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支中心、鄉鎮及村級基層服務點已完成全覆蓋,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329個,農(牧)家書屋4169家,村文化室560個。"文化進村入戶工程"已向全省1884個行政村購置了服裝、音響、樂器等演出設備;基層文化設施裝備工程向24個州、縣級群藝館、文化館配備了器材設備。農牧區電影放映工程共放映電影16.35萬場次。"送書下鄉"工程共採購圖書26.88萬冊,已配發到全省各州、地、縣公共圖書館。全省博物館、紀念館、公共文化館、圖書館全部對群眾免費開放。

    讓人人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各族群眾。青海省財政在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

 
 
 相關鏈結
· 青海省1-11月全省收入和支出均超2011年全年水平
· 青海省前8月公共財政收支進度加快 預算執行較好
· 1-5月青海省財政收支穩定增長 支出進度不斷加快
· 青海省財政下發通知確保國家資源稅新政策落實
· 青海省財政出臺十項政策措施支持基層組織建設等
· 青海省完成省對下2010年財政支農投入績效考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