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實施青山工程兩年多來,使破損的山體再次恢復了綠色,廢棄的礦山煥發了生機,尤其是在礦區附近生活的百姓更是切身感受到了生態轉變帶來的好處,那就是空氣清新了、經濟發展了、生活質量提高了。青山工程的實施,全面提升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省青山保護局介紹,通過對廢棄礦山、裸露岩體的生態治理,改變了礦山面貌,在破損山體上重新構建起生態循環系統和優美的景觀,有效地防治和減輕了污染,極大地改善了礦區及周邊人民的生産生活環境,生態效益顯著。目前已恢復植被面積71465畝,成林後,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3萬噸,釋放氧氣2.9萬噸,滯塵7.1萬噸,較無立木林地多蓄水142萬噸。
礦山生態治理工程是一項生態治理工程,也是一項帶動地方經濟騰飛的戰略工程,在礦山生態治理的同時,通過各項措施的不斷實施和深入,經濟效益已初步顯現。礦山生態治理工程開始至今已累計投資29.2億元,帶動了上下游産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拉動了地方經濟。在已經治理完畢的28335畝廢棄礦山土地中,已提供工商業用地18748畝,已開發利用4491畝,土地出讓收入3.2億元,落地企業46個,投資39.3億元。預計全部開發利用後,土地出讓收入可達13億元,落戶企業投資規模將近200億元,年創稅約10億元;可提供土地復墾6633畝,每年生産糧食近900萬斤,年收入約900萬元。
隨著礦山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破損山體再次恢復綠色,廢棄的礦坑變成新的工業園區,被污染的土地重新恢復耕種能力,污臭的死水坑變成了公園、休閒廣場。生産生活環境的改善,工業園區的建設,工作崗位的增加,人們收入的提高,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青山工程引來社會關注,也促進了礦山企業對生態治理認識的提高,礦山企業對生態治理也由抵觸逐漸轉變為自覺。在2013年公示計劃中未列入的治理企業,今年也積極地加入到礦山生態治理行列,涌現出了遼陽西鋼礦業、遼陽順峰礦業等一批先進典型。
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礦山治理面積9.98萬畝,其中恢復植被面積71465畝,提供工商業用地18748畝,恢復耕地6633畝,建成公園、休閒廣場類用地2954畝,累計投入資金29.2億元。(記者 李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