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 劉堅
開展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項戰略性措施;
農村貧困地區剩餘青壯年勞動力,尚有1300萬待轉移。
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勞動者素質較低、觀念落後導致的發展能力差。實踐證明,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通過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素質,進而使他們轉移到二、三産業,是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開展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是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項戰略性措施。貧困地區的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只要通過培訓,實現轉移,就可能將人口壓力轉化成人力資源,將劣勢變為優勢。但目前尚未轉移的勞動力中,有相當比例素質不高,不能適應轉移需要。據統計,2003年592個重點縣的剩餘勞動力中,16.5%是文盲或半文盲,38.5%是小學程度,加上身體和年齡方面的限制,有2/3以上的貧困地區勞動力不符合城鎮大多數工作所要求的條件。因此,加強對這些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促進其實現就業,投資少、見效快、效果持續,能使貧困農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具有“一次培訓、終身受益,一人務工、帶動一片”的作用。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實施5年來,全國貧困地區共培訓了近300萬貧困勞動力,其中90%以上實現了非農就業。目前,全國農村貧困地區剩餘青壯年勞動力尚有1300萬左右待轉移。“十一五”期間,我們將根據十六屆五中全會關於“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的要求,進一步強化以下幾項政策措施:
一是瞄準目標,提高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工作的針對性。我們將結合摸底調查工作,對可培訓轉移的貧困勞動力建檔立卡,對符合接受職業教育條件的貧困勞動力,與教育和勞動保障部門制定培訓轉移年度計劃。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機制。從明年開始,要求各地用於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工作的資金要佔到中央財政扶貧資金的10%以上,總量達到15億元。
三是整合資源,形成勞動力培訓和轉移的合力。目前,我辦已與全國工商聯簽訂了包括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在內的全面合作協議,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了培訓促進轉移工作的通知,與教育部就加快教育扶貧工作達成了一致意見。今後,將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充分發揮包括職業教育在內各類培訓資源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培訓、轉移和維權于一體的全方位服務體系。
四要切實加強對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對貧困戶中願意繼續接受職業教育的初、高中畢業生,除享受常規800—1000元培訓補助外,進一步提高補貼標準;二是在認定貧困勞動力轉移示範基地時,優先考慮符合條件的職業教育機構,並在資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