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旭東)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27日首次發佈200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國家外匯管理局還宣佈,今後將每半年發佈一次報告。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稱,自1985年我國開始公佈年度國際收支平衡表,2001年以來按半年度公佈,通過國際收支平衡表可以了解我國對外經濟發展變化的情況。
鋻於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專業性強,為便於社會各界了解國際收支全貌,解讀國際收支數據,分析國際收支運行情況,外匯局決定今後每半年公佈一次國際收支報告。這有助於及時了解國際收支狀況,分析其變化的原因,揭示潛在風險,預測其未來走向,對於宏觀經濟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中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中國採取的外匯政策舉世矚目。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也成為我國宏觀調控中的重要目標之一。
此次發佈的報告,介紹了2005年上半年國際收支變化的主要特點,分析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與國際收支的互相影響,對當前國際收支運行的總體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評價,對國際收支趨勢和下一步政策取向進行了預測。(完)
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成當前政策取向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旭東)國家外匯管理局27日首次對外發佈的《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在政策展望時稱,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國際收支風險是指未來可能引起國際收支較大逆差,進而發生對外支付能力不足和發生貨幣危機的各種潛在因素。一般來説,國際收支風險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包括:國內經濟增長減緩甚至衰退、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金融體系不健全、鉅額外債、匯率機制缺乏彈性等。外部風險包括: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引起的外部需求不足、外部金融動蕩的傳染、國際短期資本衝擊、國際政治經濟的一些突發性因素等。國際上一般認為,經常項目較大逆差是引發國際收支危機的主要隱患。
報告分析,我國貨物貿易出口增長較快,進口增長相對緩慢,順差大幅增加,貿易摩擦增多,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應進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産品應繼續控制。短期外債等波動性較大的資金流入增長較快,一旦形勢變化,存在集中流出的風險。外匯儲備增長較快,應注意由此對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資産泡沫等方面的影響。
報告顯示,我國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達到673億美元。從進口支付能力看,我國外匯儲備充足,相當於14.3個月的進口額。從債務償付能力看,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與短期外債的比例為503.2%,遠高於國際公認的100%的警戒線;償債率為2.1%,遠低於國際公認的15%的警戒線。
外匯局表示,根據當前形勢,近期我國發生國際收支危機的風險較小。報告預計下一階段相關政策取向是:促進貿易結構調整,在繼續保持出口增長的同時,擴大進口,縮小貿易順差;切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穩妥有序地拓寬資本流出渠道,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和管理;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調節國際收支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