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成功繪製中國人21號染色體遺傳變異圖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2月2日電(記者張建松)我國科學家繼成功參與並完成國際遺傳變異圖譜計劃之後,又成功繪製了中國人21號染色體的遺傳變異圖譜,這項重要的科研成果論文日前已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基因變異與人類各種疾病密切相關,國際協作組于2002年正式啟動了“國際遺傳變異圖譜計劃”(即人類基因組單倍型圖譜計劃),中國科學家承擔了其中約10%的工作量。目前,這一國際計劃已完成了第一階段任務。

  在國家863計劃、973項目和上海市科委等支持下,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黃薇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在參與完成國際合作項目的同時,又聯合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等單位和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上海南方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利用人類21號染色體上約2萬多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將300多個有代表性的中國人群和世界其他人群進行對照,進行了約2000多萬個基因分型分析,從而出色地完成關於中國人群遺傳變異的獨創性研究工作,繪製出中國人21號染色體遺傳變異圖譜。

  “國際遺傳變異圖譜計劃所採用的研究樣本人群主要是非洲裔美國人和歐洲人,亞裔樣本代表性不夠,我們這項研究所産生的中國群體數據比國際研究計劃中的亞裔數據更具代表性,其精度也遠遠高於國際計劃,同時還為亞洲群體21號染色體的研究提供了一大批高效優質的遺傳標記。”黃薇説。

  該課題的另一位負責人、復旦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金力教授指出,這一遺傳變異圖譜的繪製,對於我國多基因病風險人群的檢測、制訂相應的預防措施等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同時對我國未來的藥物研發、篩選以及根據我國人群特點實現“量體裁藥”,也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儲備。

  “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是基因變異的最常見方式,人類基因組中約有1000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不同人之所以對疾病的易感程度有所區別、對藥物會産生不同反應,科學家認為是部分地受到“單核苷酸多態性”的影響。

  科學家還發現,在DNA位置上比較接近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會組成所謂的“單倍型塊”,並可作為一個整體來遺傳,因此,繪製出不同人群的單倍型圖譜,就能更快地識別疾病。

  對此,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柯林斯曾形象地解釋説,假設已知一座城市中有許多條煤氣管道發生泄漏,需要趕快修理,但挨家挨戶地將它們找出來,可能要花費數年時間,如果能首先將範圍縮小到已發現有煤氣泄漏的特定街區,然後再逐家檢查,速度無疑將大大加快。(完)

 
 
 相關鏈結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04號)
· 第二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成立
· 科技部功能基因組在人類新功能基因研究上獲進展
· 十五期間我國發現具自主知識産權功能基因163個
· 功能基因組和生物芯片重大科技專項驗收在京進行
· 我國獲得近百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人類功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