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記者 姚潤豐、董峻)溫家寶總理今年兩會在記者招待會上曾表示,加強農業和農村建設是一著“活棋”,這一步棋走好了,就能夠帶動內需和消費,從而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上。而剛獲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十一五”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取得明顯成效。那麼,國家將採取哪些措施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令人欣喜的是,一系列向“三農”領域傾斜的“真金白銀”政策已相繼出臺,各部門、各地區也積極行動起來。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鷹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間整個國家的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總量3000多億元,其中用於農業農村方面的投資所佔比重五年平均是39%左右。發展改革委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確定了中央投資三個方面的建設重點:
——今年擬安排120多億元,繼續加強種子工程、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等。
——集中力量辦好“水、氣、路、電”四件事:一是今年擬安排40億元,比上年翻一番,計劃再解決2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二是擬安排25億元投資,比去年增長1.5倍,準備再建250萬口戶用沼氣池;三是擬安排國債和車購稅資金170多億元,改建新建鄉村公路18萬公里;四是擬安排12億元國債,對中西部部分地區農網進行完善,啟動無電鄉電力建設工程。
——準備安排60多億元投資,加快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
部分“三農”問題專家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是今後幾年經濟工作中的一個大動作,如,根據“十一五”規劃綱要,今後五年將有1000多億元投入農村公路建設中去。而有關方面測算,“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至少為3萬億元人民幣,根據“投資乘數”原理,拋開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不説,僅此一項就可以為相關企業帶來5萬億到6萬億元的商機。
財政支農方面,從今年起將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讓農民更多地享受到發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日前表示,財政部將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調整財政支出的存量,同時把增量重點向農村傾斜。繼續完善和強化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強農惠農財稅政策措施。其他利好信息還有,“十一五”時期,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將增加2182億元,全面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今年中央財政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補助將達到47.3億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著眼點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農業部部長杜青林日前表示,今後將採取5項具體措施發展現代農業。一要穩定糧食的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産、糧食質量、種糧的比較效益,特別要加強13個糧食主産區建設。二要優化農業的區域化佈局,推進優勢農産品産業帶建設,特別是發展專業化、區域化農業生産。三要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四要通過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積極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務工的勞務收入;落實各項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五要加強農民的教育培訓。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建設新農村必須要確保耕地資源不大量流失。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李元明確表示,必須要嚴格管理土地,特別是保護耕地。在資源開發方面,開源和節流並重,並把節流放在首位。在土地管理方面,保有18億畝耕地是約束性的指標,堅決不允許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