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隋笑飛、曲志紅)擔負著傳播知識、傳承文明,記載人類發展歷史等重大功能的圖書出版,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進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記者日前從新聞出版總署了解到,“十五”期間,我國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填補空白意義和文化積累價值的精品圖書,充分展示了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發展軌跡和重大成果,大力助推我國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全面繁榮,健康發展,總體實力顯著增強”,這是産業專家對“十五”期間我國新聞出版業的基本概括,而繁榮發展的一個顯著標誌就是大批優秀精品圖書不斷涌現。特別是“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無論思想內容、學術價值、文化內涵、出版質量等方面較以往都有很大的提高。
據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司司長吳尚之介紹,列入這個規劃的共有1552個項目,目前已經完成或基本完成1335項。其中,包括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研究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理論著作;貼近生活、反映時代精神的各類原創文學、科普、少兒讀物;具有填補空白意義和文化積累價值的科學、教育、文化、古籍整理力作以及服務“三農”、面向市場、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精品通俗讀物等。
從已經出版的“十五”重點圖書項目看,研究、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優秀圖書,受到高度重視,並在社會上産生了重要影響。如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叢書》,全面闡述了鄧小平理論對當代中國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學、經濟學、國際關係學以及哲學等學科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重大指導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問題叢書》,在研究中國現實經濟問題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和有益的探索;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改革與發展問題應急研究叢書》,以其科學性、針對性、及時性和政策建議的可行性得到政府、社會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讚譽。
一批代表我國科技研究發展水平力作的推出,反映了科技進步的理論成果和應用價值,其中一些項目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十五”重點圖書規劃中,屬於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成果的共有286種,許多學科和方向都涉及前沿問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物理學史大系》,是第一套完整、全面反映中國物理學史的巨著;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動物世界的黎明》中所公佈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在國際上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為破解5億年前生命世界在寒武紀的突然崛起這一重大科學難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證據。
與此同時,我國人文社科圖書出版也佳作不斷,許多具有文化傳承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的圖書成為市場熱點。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修訂版)》,吸納了20多年來魯迅研究的最新成果,收文更加全面、嚴謹,面市後十分引人矚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集合了全國3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編纂,歷經20載,八易其稿之後終於完成,全書收詞70000余條,涉及歷史地名的各個領域,贏得許多學者、研究人員和歷史愛好者的喜愛。古籍整理出版在“十五”期間也收穫頗豐,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再造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肇域志》和《朱熹全書》等一批既注重較高的版本價值和文化積累價值,又在整理方式上比較妥善,具有原創性或集大成性的古籍整理圖書,反映了當今古籍整理的新高度。
高品位圖書的大量涌現,顯示著中國出版業令人稱道的進步。據統計,在已經完成的“十五”重點圖書中,已有150個項目獲得了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和中國圖書獎。
據記者了解,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旨在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為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目前已經完成,共確定了重點圖書項目1370種。較之以往,新規劃把項目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鼓勵和支持原創作品和精品圖書,堅決杜絕大而庸的平庸之作;在項目的結構上更加注重把握通俗與學術,普及與提高的關係,既有一批學術前沿成果及學科建設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骨幹工程,又有一批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文化娛樂的通俗讀物,尤其是面向農民、工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知識讀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