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4日通過交通部組織的竣工國家驗收。經過嚴格審查,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工程建設按照“科學管理、精心設計、文明施工、嚴格監理”的原則進行,工程質量優良,總投資控制在調整概算之內,並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成果。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洋山港的建設和營運始終高度重視。洋山深水港建設同時也是上海與兄弟省市大團結、大聯合、大協作的結果。在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中央部委的支持下,通過建設者的頑強拼搏,一期工程在自然環境複雜、依託條件差、技術難度大、使用要求高、建設工期短等不利條件下順利完成。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開港,標誌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這將有利於上海發揮國際航運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長江黃金水道的整體優勢,更好地為長江三角洲、長江流域和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兩天來,驗收委員會聽取了工程建設單位、主要設計、施工、監理、工程質量監督單位的工作報告以及生産單位試運營情況的彙報;
同時聽取了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關於工程初步驗收的意見。此外,驗收組的專家們還察看了工程現場,查驗了工程竣工檔案資料,對工程的建設規模、技術標準的執行情況、工程質量、概算執行情況及建設合同履行情況進行了認真核驗。
專家認為,洋山港一期工程的順利開港,不僅使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如虎添翼,也全面提升了我國的築港科技水平。比如洋山深水港區選址、規劃、設計和施工,開創了我國在遠離大陸、依託島礁複雜地形建設大型現代化集裝箱樞紐港區的先河。港區工程建設産生了20多項具有知識産權的技術,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和世界之最,成為我國開發利用外海深水岸線資源的一座里程碑。此外,東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許多新突破,産生了2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成果。
據悉,從去年12月10日開港投入試運行以來,經過7個多月的運營,目前洋山深水港一期生産設施、設備完好,符合設計和使用要求,港區功能已初步顯現。截至7月底,洋山深水港一期碼頭已經累計吞吐集裝箱171萬標準箱。
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上海市副市長楊雄出席了4日的驗收大會。(記者 王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