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商務部副部長髮表文章談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前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31日   來源:經濟日報

    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進出口發展潛力仍較大。一是未來十五年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快速發展。預計2010年我國GDP總量將超過26萬億元,人均GDP將超過2000美元。“十一五”規劃將為進出口增長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二是國際市場空間仍然較大。未來十五年仍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按照國際貿易增長6%、我國出口增長10%左右計算,2020年我國可能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貿易大國。三是市場多元化空間非常廣闊。目前俄羅斯、意大利、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佔我國出口份額只有1.4%,很多周邊國家,如泰國、印尼、印度等只有1%,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的份額更小,只要抓住機會,敢於開拓新市場,既能尋覓新的商機,就有可能改變我國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貿易摩擦頻繁發生的狀況。

    現在,我國外貿“坐三望二”,貿易大國地位坐穩了。2004年,我國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有197種,10億美元以上的有61種,100億美元以上的有9種。加入世貿組織四年來外貿平均增速30%以上,數量確實上去了,但質量和效益不高,我國離貿易強國還有距離,需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

    從出口看,目前“層次較低、檔次較低、品牌較少、收益較少”的特徵非常明顯。我國出口的55%靠加工貿易或外資企業,處在低級的加工層次,自己掌握研發和營銷這兩個利潤豐厚的核心環節的産品不多。如我國是DVD出口大國,但在DVD的57項關鍵技術中只掌握9項。我國企業擁有自主商標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名牌更是寥寥無幾。我們是“生産能力強,交換能力弱”。雖然有人稱中國為“世界製造中心”,但很少有人稱我們為營銷中心、採購中心、物流中心,因為我們在利潤豐厚的流通領域能力弱,只拿到一小部分利益,在國際交換中處於分工的低端。

    從進口看,我們是大買家但缺少國際定價話語權。因缺乏定價話語權,資源和能源産品進口成本越來越高。2005年前11個月,我國重點監測的42種主要資源、能源産品進口由於價格上漲因素多支付300億美元。其中原油由於價格上漲因素多支付118.1億美元,鋼材多支付62.1億美元,成品油多支付24.3億美元,塑料原料多支付36.0億美元,鐵礦砂多支付14.6億美元。

    形勢所迫,我們必須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首先是增強核心競爭力。抓好自主研發能力和國際營銷能力兩個關鍵環節,大力培育自有品牌,支持自主知識産權商品出口,提高出口附加值,由“出口創匯”向“出口創利”轉變。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創出自己特色,培育中國自己的世界級跨國公司。其次,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由簡單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高端加工轉變,改善國際分工地位,增強對産業和經濟的帶動作用。第三,發展綠色貿易。限制資源型和高耗能商品出口,保護我國戰略性資源和自然環境,同時要注重進口資源、能源、技術。第四,加強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出口協調機制。參照鐵礦石統一談判模式,儘快啟動原油、氧化鋁、銅精礦等商品聯合對外談判機制,擴大長期貿易協議比例,加快發展完善期貨市場。第五,發展服務貿易。今後必須順應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不斷提高國內服務業層次和水平,推動我國服務貿易邁上新臺階。

    2006年及今後一段時期,貿易順差、貿易摩擦和對外經濟關係等,將是影響我國國際市場健康運行的重大問題。

    中國已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前一段時期中歐、中美紡織品問題引起世界關注。我國面臨的摩擦呈現出“數量多、頻率高、影響大”的特點。

    中外貿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從外部看,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是根本原因。在國際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情況下,貿易保護主義花樣不斷翻新,反傾銷、保障措施、特保和反補貼措施被廣泛利用。一些國家還利用知識産權、勞工標準、技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等限制我出口。從內部看,我國出口低價競銷也容易誘發貿易摩擦。

    關於摩擦應對,我認為就是一句話:“平常心看待、責任心應對”。為什麼要平常心?因為貿易摩擦是普遍現象,各國之間都有。貿易摩擦對我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長期性,要以平常心正確看待,著眼于個案處理,不應輕易上高度,影響雙邊正常經貿關係。為什麼要積極應對?因為摩擦涉及到企業和工人農民利益,我們有義務保護好他們的利益。同時,我們的企業要加強自律,避免打價格戰授人以柄;一旦出現摩擦,也要積極應訴,維護自身利益。

    在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與主要經貿夥伴和國際組織關係面臨新的調整。我們要按照“和平、發展、合作”的精神與“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外交佈局,靈活務實地實現這些調整。

    與大國經貿關係面臨新的互動。

    今後中國與美歐日等西方大國經貿關係走向,應存在“三個不會變”:即在中國外經貿戰略中的重要性不會變、共同發展的主流不會變、合作與競爭並存的基本框架不會變。

    與廣大發展中國家關係面臨新的調整。最突出的表現是我國部分産品與發展中國家存在競爭關係,如紡織産業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柱,2002年孟加拉國紡織服裝出口占本國總出口的80%,巴基斯坦和柬埔寨佔70%,毛裏求斯佔60%。如果按照2001~2004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平均增長21%、發展中國家5%左右的速度,2010年我國可能佔發展中國家80%以上的紡織服裝出口,對他們的就業和發展會帶來一定壓力。我們要繼續保持與發展中國家的良好關係,促進共同發展。要將對外援助、境外資源開發、擴大進口、債務減免等密切結合起來,擴大政策的綜合效應。高度重視和妥善處理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消除經貿關係中的障礙,爭取實現共贏。

    與周邊國家關係需要新的合作。

    周邊是首要。今後需要創新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內容,不斷增強互信,立足長遠,處理好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國家利益與區域利益、競爭與合作、周邊與其他貿易夥伴等關係,解決好貿易不平衡、摩擦抬頭等問題。

    與主要國際組織關係需要新的定位。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能力還很弱。我們要順應我國經貿發展的新形勢,實現由國際規則被動接受者向主動參與者的角色轉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商務部副部長 魏建國)

 
 
 相關鏈結
· 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中非經貿合作成果斐然
· 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出現三大結構性變化
· 商務部發佈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6年春季)
· 商務部:知識産權爭端將成為對外貿易摩擦新熱點
· 我國對外貿易平衡 2005年順差佔進出口總值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