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河北省石家莊市的市容環境實現了根本改善,今年還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這座城市的社會環境讓百姓放心,通過連續實施民心工程,社會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
兩個優化增添發展後勁
石家莊是我國年輕的省會城市。確定科學的發展方向極為關鍵。石家莊市委、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確定了“兩個優化”的發展思路。
一是優化城市空間佈局,確定了“1+4”環省會城市群的城市發展規劃;二是優化城市産業結構,確定了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循環經濟化工示範基地、信息産業基地、裝備製造基地和紡織服裝基地的五大基地發展規劃。這“兩個優化”,前者解決了石家莊中心城市由於載荷過高造成的種種弊端,通過“一主”帶“四衛”的發展格局,對城市功能的準確劃分,使城市佈局逐步走向完善合理。後者則解決了石家莊主導産業過於分散,難以形成拳頭的問題,通過整合有效資源,對國家鼓勵發展的産業進行重點扶持,形成主導産業的絕對優勢,提高市場佔有率。
通過“兩個優化”,石家莊城市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城市化率5年間上升7.8個百分點,達到42.8%。而“五大産業”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實現銷售收入分別佔全市工業的19%、13.87%、13%、11%和3.24%。其中生物制藥業發展尤其迅速。科研開發和加工生産與世界發展同步,2005年銷售額達到366.25億元,比2000年增加205.92億元,實現利稅39.86億元,比2000年增加22.06億元,今年有7個項目竣工投産。“十一五”期間,石家莊五大基地將增加銷售收入2000億元、增加利稅330億元,使石家莊的整體實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六項措施換回碧水藍天
從2001年起,國家環保總局開始在全國檢測公佈主要城市空氣質量。當年石家莊城市空氣質量2級以上天數為95天,大氣污染指數居47個重點城市末位。
嚴峻的現實使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感到了巨大壓力。他們對城市空氣質量惡化的成因進行全面分析後,設計出了標本兼治的六項環境污染治理措施。這當中包括使用“1+4”組團城市建設規劃體系,減少中心城市載荷;減少車輛堵塞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實施城市工業企業分散外遷,城市居民集中供熱體系,降低大氣污染;實施民心河、叉河改造工程,引水入市;建設植物園、野生動物園、水景長廊,增加城市綠化指數;實施循環經濟,推廣垃圾發電,做到變廢為寶等一系列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綜合性工程措施,力爭實現市容環境根本好轉。5年中,石家莊先後投入160億元,建設城市高速外環,維修整治510條街巷道路,對1780家污染企業實施了整體搬遷或改造升級,對271家重污染企業進行了取締,對3500余臺冒黑煙的燃煤鍋爐進行了拆除,對城市垃圾進行了再生利用……
通過綜合治理,整個城市污染指數下降了60.2%,廢物利用收入達到30億元。2003年石家莊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為181天,2004年則達到了280天,2005年又達到了283天,今年1—11月,二級以上天數已經達到267天。
十項工程促進和諧穩定
石家莊市委、市政府連續3年開展十項民心工程,著力解決生産、生活、居住、交通、就醫、入學、社保等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確保社會治安環境為重中之重。石家莊圍繞“平安省會”建設制定並實施了城市、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工作和政法隊伍建設三個“18條”,有效打擊了黑惡勢力和違法行為,促進了社會治安的根本好轉。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保證百姓安居樂業是基本要求。石家莊市5年累計建設經濟適用住房242萬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0.5平方米提高到26平方米。5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24.6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達到15.5萬人,基本做到了城市下崗職工如果對崗位不挑不揀,均可重新上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萬元,達到10040元。
石家莊把以城帶鄉,扶持三農作為實現區域整體小康的工作重點。對農村採取了一系列傾斜政策,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油路目標,總投資7.74億元,完成了777個村的通村水泥公路建設,使100余萬群眾獲得了交通便利;全市5年中投入資金2.3億元,實施扶貧開發項目893個,使城市與鄉村的差別進一步縮小。
石家莊新農村建設走在全省前列,2003年以來,全市各方籌集資金15億元,全面開展了以街巷硬化、村莊綠化、庭園凈化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文明村建設,已經硬化村巷4595條,種植1488萬株樹木,改廁建沼氣池21萬座,建鄉村文化廣場947個,使265個貧困村和28萬群眾脫了貧。石家莊市西部太行山區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等原因,經濟一直落後於全市其他地區。市委、市政府把山區開發作為促進山區人民穩定脫貧的戰略舉措,市裏每年拿出1億元貼息貸款,引導農民進行山區開發,4年時間,共開發片麻岩條田140萬畝,栽種了石榴、核桃、板栗等優質果樹3000多萬株,利用酸棗嫁接大棗1.1億多株。 (雷漢發 李東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