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威脅,使得綠洲和清水彌足珍貴
現場:初到甘肅武威,就領略了沙漠的霸道。
武威是西北名城,古稱涼州,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並置涼州刺史部起,這顆鑲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明珠,一直就是河西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這裡有著名的天梯山石窟,有元朝太子與西藏佛教領袖會盟的白塔寺遺址,有舉世聞名的珍貴國寶西夏碑……但是,離市區僅十幾公里,就是廣袤的騰格裏沙漠。那寸草不長的沙丘,茫茫黃色的沙海,隨風起舞的沙塵,一步步逼近城市,吞噬綠洲,吸幹水系,讓人感受到明顯的威脅。
背景:終年積雪的祁連雪峰,美麗的雪蓮花下,藏著3300多條大陸冰川。這些來自天宇的“天然的固體淡水水庫”,經過太陽的撫慰,千峰融水,萬壑爭流,無數條小溪水匯成條條凈亮的小河,曲曲悠悠,縱橫交錯,鑽出山谷,匯成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以年徑70多億立方米的流量,奔向河西走廊的下游。
著名的石羊河,就是一條充滿傳説和承載溫暖的水系。它不僅千年清澈,曲折婉轉,滋潤出民勤綠洲,撐開了巴丹吉林和騰格裏兩大沙漠,而且曾有過漢武帝激戰匈奴的鐵馬金戈,蘇武牧羊留下的千古悲歌。然而,如今生態惡化,湖泊萎縮、乾涸,天然植被成片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鹽漬化進程加快,地下水位下降。昔日碧波盪漾、遊魚擺尾的石羊河尾閭青土湖,已在地圖上銷聲匿跡。漢代的三角城遺址和唐代的連城遺址,已深居沙漠達6公里之遠。
思考:石羊河流域是甘肅省河西內陸河流域中人口最多、經濟較發達、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態環境最嚴重的地區。目前,流域水資源已經嚴重超載,流域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危害程度和範圍日益擴大。下游民勤的生態惡化程度已極其嚴峻,其湖區北部已顯現“羅布泊”景象。部分居民因無法生存而淪為生態難民,遠走他鄉。
石羊河必須綜合治理!武威市涼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效林告訴記者,石羊河承載著武威絕大多數人口、工農業和財政收入的用水。其中涼州區又承擔著最重的擔子。上遊的治理,直接關係到下游民勤的安危,關係到西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各級幹部責不可貸。這位團幹部出身的區長,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4月9日,甘肅省的幾名學生在荒山上植樹,改善家鄉的生態環境。新華社記者 張 錳攝
高層的聲音,體現了對民生和發展的關注
現場回放:3月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溫家寶總理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甘肅代表團的審議。他在聽取了多位代表的發言後,語重心長地指出,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關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和子孫後代的發展,關繫世界的環保事業。
總理説到了他關心並希望做好的四件事:一是決不讓民勤變成第二個羅布泊;二是一定要保護好敦煌的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産;三是保護好祁連山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區耕地鹽鹼化。
背景:張效林帶我參觀新落成的涼州沙産業博物館。這是一座頗有氣派的大廳。古今中外,沙漠的形成、蔓延、危害、治理和利用,在這裡用圖片的形式凝固了。嵌入沙漠深處的民勤綠洲,吸吮著石羊河的清水,撐開兩大沙漠的地圖觸目驚心。張效林説,中央領導同志叮囑我們:你們要撐住啊!
不僅是總理,民主黨派的領導同志也十分關心石羊河水系的建設和保護。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到甘肅考察,專程到石羊河水系調查研究。他對武威的幹部群眾説,要充分認識到民勤生態保護和防沙治沙的戰略意義,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和落實好總理指示精神。
如今,“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已經成為武威市和涼州區幹部群眾的口號和決心。走進農村,觸目可見諸如“建設好、保護好石羊河水系”、“滴水貴如油,用水要節約”的墻頭標語。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思考:溫家寶總理多次説“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充分説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民勤的生態保護和防沙治沙工作高度重視。石羊河的建設和保護,不是一個縣、一個城市的問題,而是關係國家發展和民族生存的長遠大計。正如甘肅省委書記陸浩今年3月做客人民網時説的,解決石羊河流域的問題,最根本、最關鍵、最要害的是要做水的文章。只要措施到位和國家批准綜合治理規劃,總理提出的“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在農村推廣日光溫室,走出一條高效節水的現代農業之路,扶持一批農民致富。4月19日,區長張效林(左一)趁記者採訪之機,還不忘徵求農民對政府保護石羊河水系的意見和建議。人民日報記者 袁建達攝
實踐和探索,展現幹部群眾的無限創造力
現場:齊建雲是張義鎮的農民。他從綠枝上摘下鮮嫩的神仙果請我們品嘗時,臉上挂著樸實的笑容。齊建雲是涼州區正在推廣的“陽光産業”的受益者之一。過去,他種的地含辛茹苦每年一畝地收入也就三百多元。區裏推廣日光溫室,發展節水農業,幫助他建起了蔬菜水果大棚,種上了質地優異的神仙果,頭一年就收回了投資成本,從第二年開始,每年收入達2萬到3萬元。“神仙果營養豐富,糖尿病人都可以吃,進北京超市賣得快哩。”
張義鎮還有科學示範大棚。結滿西紅柿的“樹”、高産量的神仙果、翠綠欲滴的青椒……讓人愛不夠、看不夠。這些農作物,都採用了節水的措施,有的用營養液,有的用滴灌。平時專家研究實驗,成果讓農民共享。
背景:建設環保型社會、節水型社會,現在已成為武威市幹部群眾的共識。張效林告訴我。涼州區承擔著全市八成以上的農業供水,還要保證下游民勤綠洲的生態安全,所以不能不採取嚴厲的、科學的節水措施和保護措施。
涼州節水的主要做法是——
調整優化産業結構。依託豐富的農副産品和勞動力資源,發展壯大食品工業;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以生態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産業;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水型産業體系,把農産品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
嚴格推進關井壓田。今年確保完成關閉機井170眼,壓縮耕地15000畝。鼓勵農民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和節水農業,擴大加工型馬鈴薯、釀造葡萄酒等經濟作物面積,用高産高效代替傳統的廣種薄收,同時積極為農民提供多種服務,保證在關井壓田的同時,生産不受損,農民收入不減少。
大力發展草畜産業。在河西走廊,種草要比種糧節水一半左右,實行退耕還林還草,不僅節約灌溉用水,還可起到防風固沙作用。
積極實施勞務輸出和生態移民。實現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確保綠洲的目標。
深化水權制度改革。建立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有償使用、水權交易、用戶參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引進裝配智慧取水系統;推廣用水者協會參與式管理的經驗和做法。以盡可能少的水資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思考:想水的問題,做水的文章,成為涼州幹部談話的主題。
翻開涼州區政協提案集,如何治沙節水的內容佔了很大的比例:關於涼州區荒漠化防治對策;關於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關於水資源優化配置;關於壓縮高耗水種植面積……這些意見和建議被政府認真採納。
張效林向我介紹自創的石羊河節水模式——以色列模式+黑河模式。所謂以色列模式,就是通過先進的噴灌技術和實用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最大限度減少水的浪費。這是武威市幹部到國外考察學來的。所謂黑河模式,就是從明晰水權入手,著重改革水資源傳統管理模式、配置方式等。這是從當地實際工作中摸索出來的經驗。
實踐和探索,展現了幹部群眾無窮的創造力。涼州人、武威人乃至甘肅、西部的勞動者,都在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王維寫過一首詩,其曰: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保護好、建設好石羊河水系,不就是要讓我們的父老鄉親再次看見水來天地青的美景嗎?(記者 袁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