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鄒聲文)中國鋼鐵可循環流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煤炭開發利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農業裝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日在北京正式簽約成立。這意味著來自中國的數十家知名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將在國家有關部委的統籌協調下,著力打造鋼鐵、煤炭、化工和農業裝備領域的産業技術創新“航空母艦”。
據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介紹,多年來,中國産學研結合取得顯著成效,但結合多以“短、平、快”的項目合作為主,戰略層次合作較少,組織形式鬆散,缺乏成果産業化的持續保障機制,政府部門之間的協同也不夠。
去年初,中國作出了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並把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的突破口。
為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把社會創新要素聚集到産業創新鏈條上來,去年12月,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和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了推進産學研結合工作協調指導小組,共同推動産學研緊密結合,並確定把推動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作為一項重點任務。
據科技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成立創新聯盟的鋼鐵、煤炭、化工和農業裝備領域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産業,亟須通過重大技術創新提升産業發展水平。“我國是鋼鐵和煤炭生産第一大國,但是産業大而不強,缺乏核心技術,集中度不高,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制約;我國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低,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要求,農機行業小、散、弱,産品層次低,競爭力亟須提升。”
“科技部等六部委從國家戰略利益需要和産業的迫切要求出發,決定在這四大領域率先構建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把産學研結合工作推上新的臺階。”據李學勇介紹,新成立的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具有三大特徵:一是建立在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基礎上,以企業為主體,各方利益共享、風險分擔;二是聯盟技術方向與國家重點産業需求吻合,體現了國家戰略利益的需要;三是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保障技術創新合作關係的穩固和持續。
據介紹,四大聯盟集中了26家龍頭企業、18所一流大學和9家骨幹科研機構,構建了科研、設計、工程、生産和市場緊密銜接的完整技術創新鏈條。聯盟實力雄厚,各成員企業去年的總銷售收入近9000億元,上繳國家稅收總計超過1000億元。聯盟的技術突破將帶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競爭力提升,對中國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