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三角新使命-從長三角看中國區域經濟歷史定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3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0月31日電(新華社記者慎海雄、陳雅妮)2007年,無疑將成為長三角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黨的十七大提出關於區域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決策,使長三角等在發展區域經濟方面先行一步的地區,被賦予了更加明確、更加宏大的內涵。

    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長三角正在履行新的歷史使命。

    資料圖片:9月5日,2007中國(杭州)國際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杭州和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253 家參展商展出的上萬種展品中,有不少是當今最新電子科技産品。圖為一款目前全球最高分辨率液晶屏。 

    2007,風雲際會長三角

    2007年的長三角,大事、喜事接踵而至;科學發展的新曙光在這裡照耀。

    5月15日,溫家寶總理在上海舉行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專題座談會,蘇浙滬黨政主要領導人、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濟濟一堂。這是近年來就長三角區域協作和發展的最高規格的座談會。

    隨後,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交通部等10多個部委組成的調研組先後奔赴長三角各城市,就落實座談會精神、協調區域發展的大政策開展密集調研。

    緊接著,上海黨政代表團于7月啟程,對蘇浙兩省進行訪問交流,兩省一市高層領導在區域發展問題上尋求和達成一系列新的共識。僅僅過了兩個月,9月下旬,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又趕赴上海、江蘇……

    與此同時,兩省一市和十六城市各層次、各部門冠以“2007”的協調會、研討會空前繁忙,長三角區域協作和一體化收穫纍纍碩果--

    《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建設協作備忘錄》簽署,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建設協作機制建立;

    “十六樞紐、六廊、五圈”區域交通發展框架擬就,長三角地區各城市交通規劃加快對接;

    港口、旅遊、信息、科技、市場、現代物流、城市交通等開展了旨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全面合作……

    種種制度創新與合作,不勝枚舉,兩省一市行政壁壘的堅冰更見消融,長三角正開啟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里程,在科學發展、協調發展的征程上邁步向前。

    國家戰略,中央領導寄厚望

    長三角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與人文優勢,在共和國經濟版圖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0月29日,中國黃酒博物館在紹興正式開館。展館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黃酒博物館由序廳、酒史廳、酒業廳、酒藝廳、酒俗廳、酒窖、廣場等組成,展示了源遠流長的黃酒文化。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黨中央決定開發開放浦東。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正式提出: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的新飛躍。

    得益於浦東開放開發的磁場效應和輻射效應,長三角地區迅速被推向對外開放的前沿,外資、外企以及由此帶動的先進技術、管理滾滾而來,蘇州、無錫、常州、嘉興等一批對外開放的明星城市聲名鵲起,經濟實力以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增幅快速成長。

    1997年,黨的十五大對“促進地區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東部地區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在推進改革開放中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有條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長三角乘勢而上,到十六大前夕,長三角以佔全國1%的土地,創造出佔全國17.1%的GDP。

    2002年,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求東部地區加快産業結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高附加值的加工製造業。要加強東、中、西部經濟交流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和經濟帶。

    此後的五年中,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上升為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對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區的優化開發和加快發展寄予厚望。

    時至今日,以上海為龍頭,江浙為兩翼的長三角地區已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2006年,長三角以佔我國國土面積1%的土地,創造了22%的GDP、24.5%的財政收入和28.5%的進出口總額。

    隨著即將出臺的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的實施,推動長三角發展並帶動長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將上升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區域協調,科學發展新里程

    “打造生態長三角,創新長三角”“以土地畝産效益論英雄”“讓上海多一個西湖,讓杭州多一個外灘”……今年以來,記者在長三角採訪,種種提法和口號讓人耳目一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長三角發展與合作的思路和理念正在發生轉軌。人們更加注重産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更加注重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更加注重提升長三角的軟實力。

    事實上,正迅速發展的長三角,由於資源和環境的約束,以製造業為支撐的經濟結構正在凸顯危機:接踵而來的電荒、民工荒、土地荒、水荒、油荒,使長三角高消耗的製造業頻亮紅燈;以太湖藍藻大暴發為突出事件的生態公共危機,也使長三角多年來的發展模式受到質疑;而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和國家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又使長三角加工企業賴以生存的“低成本、低技術、低價格、低端市場”的競爭法寶受到挑戰……

    “長三角亟須從低成本為主的競爭導向,轉為以創新力為主的競爭導向。”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社會諮詢中心主任田伯平説,“這個陣痛期至少需要兩三年。但就像春蠶吐絲成繭之前要蛻皮一樣,長三角必須為成長付出代價。”

    “十一五”開局之年,蘇浙滬三地不約而同地把自主創新作為未來發展“新引擎”。 蘇浙兩省啟動了“創新型省份”建設,上海市頒布36條配套政策,動員全社會力量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

    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也已開始運作,圍繞《長三角“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推進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重大科技項目的聯合攻關、推進區域科技政策對接與資質互認、推進長三角技術市場交流網絡系統建設、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等多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以每畝土地創造的利稅論英雄。”在長三角諸多縣市,每畝土地産出率已經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和評價企業的一個重要標準。一種新的企業排名方法在紹興市引起人們關注。當地開始推行“畝産效益”評價機制,並通過媒體每月向社會公示每畝銷售額和繳納稅收前50強的工業企業名單。“一味圈土地、造廠房,靠消耗資源、投資驅動的增長方式已經行不通了。”紹興市市長張金如説。

    這個觀念在長三角地區日益成為共識。上海在全國首次編制開發區工業用地指南和能耗指南,通過對産出率、能耗、污染等指標的綜合考評,來決定取捨。上海已有1000多家企業因此被淘汰出局。江蘇省無錫市提出,要在5年內,將單位土地的産出強度提高30%至40%。一個“騰籠換鳥”、清理閒置土地、讓有限的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工作正在長三角幾乎所有的開發區展開。

上海世博會將進一步有效推動長三角區域協作進程

    新華社上海8月22日電(記者吳宇)“機遇共抓、資源共享、主題共演、活動共辦、聲勢共造”,“世博熱”正從上海向長三角城市群延伸。

    今年以來,位於浦東的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接待了十多批來自長三角地區的訪問團,共商世博大計;以長三角地區為主的全國25個城市同時與上海世博會對接,設立了“上海世博會旅遊推廣工作站”;醞釀中的“長三角世博之旅”,擬對旅遊、交通、文化、會展多個領域的資源全方位進行整合。在長三角地區的所有景點,旅遊標識已經統一為棕底白字,景點間相互認證也已經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長三角16城市內需市場升溫 消費增速超過GDP增速

    新華社南京8月7日電(記者 郭奔勝)江浙滬統計部門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長三角16城市內需市場明顯升溫,消費增速超過GDP增速。

    統計顯示,16城市實現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突破7000億元,達到7013億元,佔全國的16.7%;同比增長15.8%,增速同比加快1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16城市中常州和南通兩市消費增速最快,超過17%,有7個城市增速在16%以上,除上海市消費增速在14%以上外,其餘城市增速都在15%以上。

 
 
 相關鏈結
· 長三角台資企業創新發展論壇27日在江蘇無錫舉行
· 遊客在長三角區域內旅遊將實現無障礙投訴
· 社會需求旺盛 長三角出現"信用服務熱"
· 加工貿易新政策的實行能否加速長三角製造業轉型
· 蘇浙滬3地正傾力打造“長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網”
· 長三角16城市內需市場升溫 消費增速超過GDP增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