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糧食連年增産為何還要警鐘長鳴?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趙曉輝、姚潤豐)今年,我國糧食生産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糧食總産量有望超過1萬億斤,實現了糧食連續四年增産。雖然形勢喜人,1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全黨必須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緊迫感,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認為,國際糧食市場、氣候因素、農業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以及政策激勵作用下降等都使我國保障糧食安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受全球糧食産量下降和消費持續增長的影響,近年來,全球糧食供求關係偏緊,糧食庫存不斷下降,總體糧價持續上漲。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全球小麥庫存降到近30年的最低水平,低於17%至18%的安全警戒線。今年上半年國際小麥平均價格為每噸175.1美元,較2005年全年平均價格上漲了28.1%。特別是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不僅刺激了糧食的能源化利用,而且增加了糧食運輸成本,局部地區的糧食供求失衡狀況將逐步加劇。
氣候變暖對農業的影響也不容樂觀。近幾年我國極端天氣氣候明顯增多,使農業災害發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加大了農業防災減災、災後恢復生産的難度和壓力。
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最近三年,我國糧食生産因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大,具體損失數字從2004年的610億斤增加到2006年的894億斤,而今年前9個月就達到890億斤。此外,氣候變暖也明顯增加了病蟲害發生的頻度、重度和防治難度,增加了糧食生産成本。
近幾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呈明顯加快趨勢,這一方面使得農業勞動力結構呈素質下降和老齡化趨勢,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品糧的需求量,糧食供給壓力增大。
根據農業部的數據,從地域流向來看,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是從中、西部糧食主産區流向東部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等糧食主銷區。從産業流向來看,主要是從農業農村流向非農二三産業和城鎮。這些轉移出去的勞動力絕大多數都是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青壯年。根據測算,若以當前年均增加轉移農村勞動力1500萬人,人均消費糧食300公斤測算,則每年需增加商品糧90億斤。
危朝安説,隨著化肥、農藥、農機和勞動力等價格的逐年提高,儘管扶持糧食生産的政策不斷加強,但總體來看,政策性補貼對種糧農民的激勵作用在逐年下降。與此同時,糧食生産成本也在持續增加。
另外,我國糧食生産還面臨著耕地面積減少、水資源不足等資源約束。我國耕地面積已經從1996年的19.51億畝減少到去年的18.27億畝,平均每年凈減少1240萬畝。
危朝安説,促進糧食穩定發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和最艱巨的任務,也是必須著力解決的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農業部已經提出,國家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糧食安全,包括建立以各級政府為主體的投入機制,主要是增加小型農田設施建設投入,加快中低産田改造;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糧食安全分級責任制;建立糧食穩定發展長效機制等。
新聞分析:糧價為何上漲?“主因”是季節性需求增加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張毅、楊成軍)“糧價漲,百價漲”。今年11月,我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6.6%。今年國內糧食豐收,為何還會出現漲價呢?
全面了解當前糧價上漲原因,對把握宏觀經濟走勢,保障糧油市場供應,穩定社會心理,十分必要。
內外因結合推動糧價上漲
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20日接受中國政府網訪談時表示,近期國內市場小麥和玉米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季節性需求增加所致。
我國目前正值小麥銷售和麵粉加工旺季,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帶動了麵粉出口增加,同時玉米價格上漲也使小麥用於飼料的數量增加,因此近期小麥銷售數量增加較多。另外,由於今年冬季東北地區氣溫偏高,玉米脫粒和上市時間推遲,使南方銷區玉米市場供給有所減少,價格上揚。
曾麗瑛認為,受原油價格上漲、美元貶值、部分主産國減産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市場糧油價格大幅上漲,1至11月,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豆油價格均比上年同期上升50%左右。國際海運費用大幅上漲,也增加了進口糧油的成本。
這種“外部因素”與國內“季節性需求增加”相結合,更推動了價格上漲。
調控確保糧價基本平穩
曾麗瑛介紹説,我國主要糧食品種産需基本平衡,庫存充裕,在國家採取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後,目前糧食市場價格基本平穩,小麥和玉米市場價格已有所回落。
這些調控措施包括:
一是加大包括最低收購價糧食和臨時存儲進口小麥在內的“國家臨時存儲糧食”的銷售力度。今年以來,已競價銷售最低收購價小麥2883萬噸,臨時存儲進口小麥15萬噸。目前,小麥市場成交價格回落。同時,安排最低收購價稻穀常年在網上掛牌銷售,今年以來已累計銷售944萬噸。
二是擇機投放部分中央儲備玉米,競價銷售部分中央儲備食用油。12月11日國家安排第一批50萬噸中央儲備玉米競價銷售,以滿足南方銷區和養殖大省對飼料的需求。12月18日安排第二批共50萬噸競價銷售。充分發揮中央儲備糧油的調節作用,滿足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
三是加強向糧食庫存薄弱地區的移庫工作,進一步優化庫存佈局。國家有關部門已下達四批移庫計劃共928萬噸。
四是加強糧食調運工作的組織協調,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預案,加強市場監管和監督檢查。
加大“國家臨時存儲糧食”市場投放數量,動用“中央儲備糧油”,這是我國政府為穩定糧價、避免其短期內大幅波動的重大舉措。而推動糧食生産、增加庫存儲備則是解決包括糧價在內的糧食問題的長遠大計。
糧食庫存充裕可以保證供應
曾麗瑛表示,隨著我國糧食生産的發展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據國家糧食局初步統計,截至2007年11月末,各類糧食經營企業及轉化用糧企業累計收購糧食18990萬噸(原糧),其中小麥6490萬噸,稻穀4390萬噸,玉米6845萬噸,大豆925萬噸。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佔全社會糧食收購量的一半以上。2007年,國家繼續對小麥和稻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
曾麗瑛指出,2007年,國家繼續加大支農惠農政策扶持力度,糧食生産保持了穩定發展的態勢。糧食種植面積繼續有所增加。全國糧食産量有望突破5億噸,實現連續第4年增産。其中,夏糧産量11535萬噸,比上年增産145萬噸;早秈稻産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秋糧産量平穩略增。分品種看,小麥和稻穀增産,玉米産量與上年持平略增,大豆減産較多。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庫存充裕,庫存消費比大大高於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線,可以保證市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