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王宇、吳晶、吳陳)2005年10月,中央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由此掀起了全面加強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潮。今年以來,在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下,糧食增産、農民增收,農業農村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農村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今年以來,各地克服嚴重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糧食生産再獲豐收。根據農業部的統計,全年糧食總産超過1萬億斤已無懸念,實現連續4年增産的好局面。棉花總産首次突破700萬噸,糖料、蔬菜、水果産量再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他經濟作物穩定發展。生豬生産扭轉一度下滑的趨勢,從9月份開始逐步得到恢復,總體上看,目前我國主要農産品總量充足,品種豐富,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改善,優質率進一步提高,保障了市場的有效供給。
在各項惠農政策的支撐下,農民收入保持連續四年較快增長,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農業部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4000元以上,實現連續四年增幅超過6%。從前三季度看,農民出售農産品的收入較大幅度增加,同比增長19.8%;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增加,人均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財産性和轉移性收入繼續增加。
與此同時,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步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在新農村建設的帶動下,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啟動,公益性農業行業科技專項和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農業高技術研究取得新的突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繼續推進,315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了解決;農村公路新建改建工作穩步開展,預計全年可超額完成30萬公里的目標。
今年以來,我國耕地保護和建設力度加大,耕地數量快速下降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中央政府對新增建設用地總量調控力度加大,中央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安排中央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資金166.7億元,土地開發整理總規模1170萬畝,新增耕地105萬畝。
人們可喜地看到,在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同時,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也取得發展,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今年以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國家財政向“三農”領域的投入力度明顯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深入實施,1.5億中小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得到減輕,全國實現“兩基”的地區人口覆蓋率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2448個縣(市、區),佔全國總縣數的86%,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達到7.3億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取得積極進展。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文化資源面向“三農”的節目時間、影片和版面逐步增加,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得到保護和發展。
同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全面推開,全國2777個涉農縣全部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貧困人口進一步減少。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村民自治進一步完善,農村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穩步推進。面向“三農”的各種收費得到進一步清理和規範,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農村社會治安繼續好轉,群體事件和惡性案件明顯減少,農村黨群幹群關係明顯改善。
農村綜合改革也在不斷深化,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保障進一步增強。鄉鎮機構改革試點不斷擴大,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有新的突破,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平穩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進展順利,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啟動實施。農業行業管理體制改革進展順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邁出較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