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儘快開展中國語言普查論證、立項及試點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吳晶)在“軟實力”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的時代,飛速發展的中國尚無一份全面詳細的語言國情報告。開展語言普查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趙沁平28日在此間舉行的2008年度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説,我國要儘快開展中國語言普查的論證、立項及試點工作。

    他説,語言國情是國情的基本內容之一。語言是資源,是軟實力,也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要制定符合國情的語言政策,必須有對語言國情的全面、客觀的了解。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于1956年和1999年先後開展兩次大規模的語言調查,但至今未對全國的語言狀況進行過全面、系統的普查,沒有建立基於我國語言和方言的知識庫與信息庫。“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等十分不利。” 趙沁平説:“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語言狀況的急劇變化,語言普查應儘早列入日程。”

    我國是世界上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語言及其方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和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家不可再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文化、教育和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方言已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小語言、小方言正在急劇萎縮甚至消亡。

    “全面科學地描寫、展示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方言的傳統面貌,及時記錄和保存語言、方言資料,保護民族語言文化遺産,是我國政府和學術界迫在眉睫的使命,也是國際關注的熱點。” 趙沁平説。

    不僅如此,由於人類交換信息約有80%是通過語言文字進行的,語言文字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基礎。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説,普查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有助於增強國家的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安全。同時,通過語言普查,可以更加科學地制定國家的語言政策及其相關政策,提出處理海峽兩岸語言生活、世界華人社區語言生活的科學對策,為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國家統一做出貢獻。

    王登峰説,我國已具備開展語言普查的條件和人才隊伍。我國不僅在此前進行的兩次語言調查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專業隊伍,我國學者也不斷地對語言和方言進行調查研究,出版系列叢書、詞典,繪製出中國語言的分佈圖等。用於普查的現代技術和硬體設備也已比較成熟。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很多地方使用的方言素有“十里不同音”的特點。因此,我國目前還不掌握方言的具體數量和種類。

    按照專家的構想,開展語言普查後,我國將建立可永久保存的中國語言多媒體語料庫和相關數據庫,繪製詳細、精確、可傳至後代的多媒體語言地圖。出版詳細的《中國語言國情報告》,為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提供支持數據和技術。同時通過網站、開放實驗室、語言博物館等方式,實現數據共享。

    據悉,語言普查的論證工作已于去年開始。今年有望在廣西、江蘇、上海等地開展試點。 

 
 
 相關鏈結
· 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奧組委將提供55種語言服務
· 56個民族129種語言《中國的語言》學術專著出版
· 國家民委電賀內蒙古建立少數民族首家語言數據庫
· 2008年奧運會京外志願者招募特別注重語言能力
· 駐芬蘭大使出席多元語言溝通研討會併發表講話
· 時評:凈化手機語言環境 還用戶文明的通信空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