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7日,60名大學畢業生“村官”到北京平谷區馬坊鎮和延慶縣康莊鎮屬下的31個村委會報到。王 宙 攝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部門決定,從2008年開始,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從1995年江蘇省率先招聘大學畢業生擔任農村基層幹部至今,大學生當“村官”的探索已進行了13年。在農村青年進城打工的熱潮中,一批批大學生走向田野,當上“村官”。
新技術新知識助農增收
劉磊2006年大學畢業後選聘到山西省永濟市栲栳鎮常青村任村委會主任助理。2007年初,他到省棉科所聯絡專家給村民開設技術講座,並且帶來優質種子。到了棉花收穫的季節,村民們高興地議論説:“多虧劉磊,今年棉花産量比往年高了近兩成。”現在村裏形成了科學種田的風氣。
2004年畢業于上海師範大學的付永現被河南省平頂山市委組織部選派到棗莊村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他多次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到村裏傳授養殖技術,並主動到農信社協調貸款500萬元,建起了無公害養殖園區。目前已經有97家農戶入駐園區,生豬存欄4000多頭,一年可實現純利潤200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1300元。
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管理系的黃騰宇,2005年7月起到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塔寺村擔任村主任助理。近3年來,他多次運用自己掌握的社會學和經濟學知識,為本村養殖戶分析市場信息,預測價格走向,幫助村民增加收入近50萬元。
“農村的舞臺很廣闊”
黃騰宇説:“在農村,我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在當“村官”的日子裏,這些大學畢業生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作用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成波是北京林業大學赴平谷王辛鎮的第一批大學生“村官”,回首兩年來的工作,他説,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豐富,年輕的大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良好的理論和新知識基礎,“相互溝通交流,如果配合得好,可以取長補短”。
他説,當“村官”重要的是如何把精力用在點子上,和村委班子形成合力,取得“1+1>2”的效果。通過在村裏面實踐和學習相結合,自己的生活基礎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他感慨:“農村的舞臺很廣闊!”
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法學專業的年巍説,3年的“村官”工作對自己是一個很好的磨煉,不僅能發揮自己所長,也讓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提高了各方面能力。他説:“農村社會關係比較複雜,幾年的‘村官’經歷,讓我在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時,知道應該從何處著手,怎麼遊刃有餘地處理。”
形成廣泛社會影響
“咱們五人走上前,誇誇咱們的好村官。前年八月二八天,村委門前鑼鼓喧,全體村民迎村官。初來乍到不多言,走村串戶搞調研。白天在田間,晚上農家院……”這是常青村5位村民自編自演的一段快板,稱讚他們的“大學生村官”劉磊。
光明日報最近組織的對大學生“村官”的社會調查中,90%以上的村民對大學生“村官”抱有較高期望,超過半數的村民對大學生“村官”計劃表示贊成,對大學生的作用給予肯定。
這項調查報告説,從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等18個省區市先後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到2008年2月底發展到28個省區市,其中17個省區市啟動了村村有大學生的“村官”計劃。一方面,當“村官”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辦法;另一方面,大學生“村官”為農村傳播了新知識新思想,推廣了新技術新方法,並改進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對農村社會經濟建設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成波説:“大學生當‘村官’和新農村建設中對農村的人才支持戰略是緊密相連的。”
劉磊建立的“大學生村官論壇”網站,現在已經擁有7400多名會員。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村官”在“村官論壇”上交流經驗,寫下“村官”工作生活的喜怒哀樂。同時,更多的大學畢業生通過“村官論壇”得到啟發,考上村幹部,選擇了服務農村這條路。現在,劉磊的這個網站已被稱為“村官之家”。(戴 霞 袁 星 孫夏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