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0月28日電(記者 譚劍)湖南省長沙市以糧食産業化龍頭企業為依託,以糧食生産合作社為紐帶,鼓勵農民以稻田入股、租賃等方式,優化糧食種植結構、創新糧食生産經營模式,有效地穩定了糧食播種面積,提高了農民種糧效益。
長沙市是重要的稻米主産區,全國聞名的“四大米市”之一。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民務工收入快速增長,種糧比較效益相對下滑,在一些地方,稻田拋荒和雙季改單季的“隱性拋荒”有所抬頭。
“國家要糧食,農民要效益”,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長沙的對策是大力發展優質稻産業化經營,通過一批龍頭企業帶動糧農由“分散種糧”向“集約種糧”轉變、由種普通稻到種優質稻轉變,既保障了農民的利益,提高了糧食品質,又壯大了龍頭企業,真正實現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效之間的“雙贏”。
湖南金霞糧食産業有限公司是長沙市最大的優質稻米開發龍頭企業之一。這家公司在長沙縣果園鎮租賃了1000多畝稻田,作為公司最頂尖的優質稻米生産基地。當地農民告訴記者,金霞公司租賃的稻田每年租金為600元,高於當地農民自發流轉土地所獲的租金;當地農民還被公司聘為稻田管理人員,每月工資不低於600元。
對於金霞公司的做法,果園鎮許多種了一輩子田的老農不解,“這麼高的成本,還怎麼賺錢?”金霞公司負責人謝文輝對此的解釋是,公司以高價租賃農民的土地,看中的就是這裡得天獨厚的溫光環境和水利條件,公司在基地完全用有機方式種植的“沁香一號”稻米,在市場上每市斤可以賣到24元,幾乎是普通優質稻價格的十倍。公司不但不賠,反而大有賺頭。
“要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關鍵是讓種糧有利可圖,大力發展優質稻就是個很好的路子。”謝文輝告訴記者,目前金霞公司已在長沙望城、寧鄉以及鄰近的岳陽、常德等地建立了14萬畝優質稻基地,與5萬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優質稻收購價格比常規晚稻高出30%至40%,僅此一項,基地糧農每年增收2000萬元以上。
除直接租賃農戶土地和發展訂單收購外,長沙市還積極扶持鼓勵農民成立種糧合作社,通過合作社作為仲介,與産業化龍頭企業建立密切聯絡。望城、寧鄉、長沙縣等地,這種“農民以地入股、集體合作經營、企業訂單收購”的種糧方式,吸引了越來越多農民參與。
在長沙縣開慧鄉糧食産業園,前來送糧的農戶笑開了花。與國家規定的晚稻收購指導價相比,農民賣糧的價格高出了30%。産業園負責人王杜平介紹,開慧鄉境內三個村級糧食合作社均為湖南省金山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的優質稻簽約生産基地,合作社所有社員均由公司提供稻種、監督種植,再按高於國家指導價的價格統一收購。
雖然訂單收購價格比國家指導價高出30%,可糧食企業並沒有吃虧。由於簽約合作社的糧食播種、施肥、灌溉、收割均由基地全程監控,糧食的産量和品質得以保證;農戶單獨買肥料、農機不划算,而基地實行規模化採購、集約化生産大大降低成本。土地集中連片,管理起來也方便多了。
合作社與農戶結成牢固的利益共同體,龍頭企業得到了充足糧源和質量保證,迅速發展壯大。據了解,目前長沙市已有盛湘米業、隆平米業、金山糧油、金霞糧食等12家企業被列入國家和省級優質稻米開發龍頭企業。在它們的帶動下,長沙市優質稻播種面積已佔全市水稻播種總面積的75%,全市成立了20多個糧食生産合作社,入社農戶3510戶,在37個鄉鎮直接建立優質稻核心企業基地28萬畝。
企業與農民雙贏,長期困擾地方政府的拋荒難題隨之緩解。長沙市農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長沙市糧食生産呈現播種面積增加、總産量增加、優質稻和雙季稻增加,拋荒面積減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