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殘廢”稱呼改為“殘疾”到無處不在的關愛,從被動的救濟到自強不息的展示……
3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漸成風尚。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殘疾人事業乘勢而起,迎來了新的春天。
這其中,無不傾注著黨和國家的殷切關愛。舉國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猶如春日暖陽,照耀著每一個殘疾人的心靈,使他們在呼喚中覺醒、在勉勵中奮起、在自強中再生……
回眸過去: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上乘勢而起
殘疾人事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黨和國家歷來關心殘疾人,重視殘疾人工作和發展殘疾人事業。
毛澤東同志曾動情地説,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要為他們解決困難謀福利。
鄧小平同志深情地囑咐,中國需要改進對殘疾人的服務。
江澤民同志強調,關心幫助殘疾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
胡錦濤同志深刻指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讓關愛的陽光照亮每一個殘疾人的心靈。
這些精闢的論述和殷切的希望,時刻鼓舞激勵著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工作者。
黨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發展殘疾人事業、改善殘疾人狀況的重大舉措。開展兩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摸清了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對發展殘疾人事業作出全面部署;頒布實施《殘疾人保障法》,推動殘疾人事業走上依法發展的軌道;設立政府殘疾人工作機構,健全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實施五個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國家規劃,全面推進各項殘疾人工作;建立新型、統一的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大力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營造文明進步的社會環境;激勵殘疾人自強精神,促進殘疾人充分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
中國殘聯成立以來,殘疾人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殘疾人事業從一個較低的起點起步,由小到大,由救濟為主的社會福利工作,逐步發展成為包括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維權、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殘疾預防等領域廣闊的綜合性社會事業,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比較系統的業務體系、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和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大為改善。人道主義精神得以弘揚,“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文明社會殘疾人觀日益深入人心,社會對殘疾人的觀念發生深刻變化,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形成,殘疾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受到尊重和保障,參與和創造能力得到肯定,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大為減少。發展殘疾人事業的社會資源日益豐富,為殘疾人提供的公共服務逐步增多。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扶殘助殘活動,幫助殘疾人解決困難和問題。無障礙環境建設穩步推進,為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
——我國殘疾人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殘疾人由被動的受助對象變為平等參與的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廣大殘疾人發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樂觀進取,融入社會,參與發展,奉獻力量,履行應盡義務,實現人生價值。殘疾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能力得到更好發揮,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實現了自食其力,為社會創造了財富。在改革和發展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體現著民族精神和時代風貌的優秀殘疾人代表。
——我國殘疾人事業的國際影響不斷提升。積極參與國際殘疾人事務,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響應《關於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積極參與“聯合國殘疾人十年”行動,倡導並支持兩個“亞太殘疾人十年”行動,與國際殘疾人組織和有關國際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國際殘疾人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展示了我國社會發展的成就,進一步樹立了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關注和改善民生的良好形象,榮獲聯合國人權獎、聯合國殘疾人十年特別獎等多個獎項。
注視今天: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穩步發展
五年來,殘疾人事業生機勃發,欣欣向榮。
黨中央、國務院對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做出重大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殘疾人保障法》;國務院發佈《殘疾人就業條例》;《就業促進法》、《義務教育法》、《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將殘疾人權益保障納入其中;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社會各界更加支持殘疾人事業;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啟動常態化的殘疾人狀況監測;《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執行情況良好,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中國殘疾人事業循著更加美好的藍圖,邁上了新臺階。
——為殘疾人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達到2125個,殘疾人康復訓練服務機構達到19000多個,特殊教育學校發展到1667所,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達到3127個,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達到1056個。全國大中城市普遍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創建殘疾人法律服務中心和維權示範崗5998個。
——殘疾人狀況顯著改善、獲得更多實惠。通過扶貧開發,634.67萬農村貧困殘疾人解決了溫飽問題;實行城鄉最低社會保障等社會救助措施,1067.2萬殘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過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聾兒康復、精神病防治康復等重點康復工程和廣泛開展社區康復,850多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對140多萬城鎮殘疾人進行職業培訓,對396.8萬農村殘疾人進行實用技術培訓,433.7萬城鎮殘疾人實現就業,1696.6萬農村殘疾人參加勞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大幅度提高,在校的盲、聾、智殘學生達到58.3萬人,通過開展扶殘助學活動,累計資助貧困殘疾學生16萬人次;實施危房改造項目,28.7萬戶農村殘疾人家庭改善了居住條件;86.9%的農村殘疾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越來越多的貧困殘疾人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殘奧、特奧、聾奧等運動得到新的發展,殘疾人運動員達到260多萬人;各級法律援助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10萬件,有力地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殘疾人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作為發起國,從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積極參與和推動《殘疾人權利公約》的制定,今年6月,我國批准了《殘疾人權利公約》,向世界做出了保障殘疾人人權、改善殘疾人狀況的莊嚴承諾,為國際殘疾人事務的發展和人權狀況的改善發揮了重要影響,做出了積極貢獻。
——令人自豪的是,不久前我國成功舉辦了北京2008年殘奧會,圓滿實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我國殘奧健兒頑強拼搏,屢創佳績,繼雅典殘奧會之後再次取得了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雙第一,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北京2008年殘奧會讓全社會強烈地感受到殘疾人對和諧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夢想與渴望,讓全世界欣喜地看到了一個文明、進步、和諧的中國。
展望未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再創佳績
殘疾人事業不斷探索,紮實推進。
儘管殘疾人事業發展迅速、與時俱進,但是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項事業還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城鄉和地區之間殘疾人事業發展還不平衡,基層尤其是農村基層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亟待提高。殘疾人總體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殘疾人在基本生活、醫療衛生、康復、教育、就業、社會參與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困難,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政策措施還不完善,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權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殘疾人實現全面小康任重而道遠。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明確提出“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今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又下發了《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出發,深刻闡明了促進殘疾人事業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目標任務,對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做出重大部署。這是指導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光輝里程碑,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8300多萬殘疾人的特殊關愛和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重視。
未來殘疾人事業的新發展,就是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著眼于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完善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的社會環境,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使殘疾人同全國人民一道向著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
未來的殘疾人工作,需要進一步開拓進取,努力奮鬥,紮實工作,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使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使殘疾人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益諸方面都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生活狀況得到根本改善,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和康復服務,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殘疾兒童少年人人享有九年義務教育,殘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參與社會更加廣泛,普遍達到小康水平。這樣美好的夢想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記者 袁建達 潘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