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江國成)《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發佈以來,各地農村居民和農民工反響熱烈。他們通過各種途徑表達心聲,提出建議,期待醫改能降低看病費用,就近看病,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和解決農民工醫保問題。
降低看病費用 期待“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看病貴是農民群眾集中反映的一個問題。河南省蘭考縣一名鄉鎮衛生院的醫生王河清説:“相比城市居民,農民平均收入偏低,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對農民尤其明顯。”
福建省霞浦縣農民孟春寶説:“看病動輒上百元的費用,更多的情況是幾百上千元的費用。什麼時候能讓我們到醫院看病少拿錢,就滿足了。”
本次醫改提出“以農村為重點”的方針,並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來降低農民看病費用,如通過建立完善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為主體的農村基層衛生機構網絡,降低醫療費用;通過完善新農合製度降低個人支付比例,分擔疾病的風險等。
安徽和縣農民程喜平説:“村衛生室作用逐漸弱化,村衛生室本來是距離農民最近的醫療單位,最能節省患者醫療費用,但由於門診不納入報銷範圍,為了報銷只好到幾十里外的衛生中心看病。一些地方的村衛生室也因此而紛紛關門,一些地方的定點村衛生室只能賣藥,不能給病人看病。”
服務水平低是農民不願意選擇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要原因。甘肅民勤縣在京務工人員陶峰説:“農村的醫療設施和條件太差,醫療人員水平低,每次去就醫都提心吊膽。一般老百姓最終診治的醫院應當是縣級醫院,但目前的現狀是本該到縣級醫院看病的患者都跑去了省城或更大城市的大醫院。”
醫改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讓群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網民“村醫”説:“醫改提出要建農村三級服務網絡,我們很受鼓舞,政府應當加大對村衛生室的基礎作用。”湖北黃梅的李佳建議:“要建立固定的人才培訓和交流制度,定期讓農村醫療人員到大醫院進行學習,定期派大醫院的優秀醫療骨幹人員到鄉村醫院進行指導,提高他們的醫療水平。”
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 抑制定點醫院亂收費
新農合製度實施以來,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浙江瑞安農民林長江説:“現有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對農民醫療報銷過低,我們村一個病人得了肺癌,治療需要10萬元左右,新農合只能報2萬元左右,而同樣的病如果是上海的一個工人就能報60%以上。”
新農合定點醫院的醫療費用高也是農民關注的熱點,四川瀘縣鄉鎮衛生院的醫生樊衛華認為:“廣大人民群眾實際收益有限,由於缺乏有效監管,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成了鄉、鎮、縣級一些醫院創收的法寶,小病也當成大病治,不合理住院現象大增,住院費用也在增加,過去做闌尾手術平均要1000元,新農合實施之後平均要2125元,即使報銷後群眾還要自付1125元,比參保前還多125元。”
醫改方案將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作為近期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提出要逐步擴大新農合的覆蓋面,並提高報銷水平。江西吉安農合辦人員唐元清認為:“希望通過醫改,政府能提高補助水平,提高新農合保障大病的能力。也可以適當增加農民繳費,只要真正有保障,即使多交點錢,大家也是願意的。”
還有一些群眾對加大對新農合的監管提出建議,希望在監管機制上實現新農合與城鎮醫保的“對接”。網民“盼望”就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提出建議:“發生嚴重套取或變相套取合作醫療基金,誘導參合農民過度醫療的定點醫療機構,一經查實,應給予通報批評,受到5次通報批評將取消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兩年內不能再次申請成為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
期待提高鄉村醫生待遇
“鄉村醫生”是本次徵求意見中反映最多的問題之一。河北省文安縣姓李的農民説:“鄉村醫生曾經是農村醫療衛生的主力軍,現在找鄉村醫生看病是越來越難了。我們村從好幾年以前就沒了鄉村醫生,看病到鄰村。鄰近幾個村都沒有了。就是有幹的,也是一早一晚才有人。平時去地裏幹活,都説太辛苦,而且連生活都維持不了。我希望政府趕快重視一下鄉醫,我們離不了鄉村醫生。”
遼寧省建昌縣村醫郭鳳蓮説:“我們村衛生室大多就一個人,所以説我們的上班時間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可是我們的工資是所有醫務工作者中最少的。而且沒有養老保險。我們都很擔心等我們老了的時候,既沒有積蓄,又沒有什麼別的經濟來源,到時候我們該怎麼生活?”
醫改方案提出了“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公共衛生等任務給予合理補足”,同時還要研究鄉村醫生的養老問題,解決其後顧之憂。
對此,很多農民群眾和鄉村醫生建議,可以參照民辦教師的方法解決鄉村醫生待遇。湖南省邵東縣一位姓羅的村民説:“新醫改方案我覺得應落實鄉村醫生的身份和待遇。民辦教師都逐步轉正了,那麼鄉村醫生也應該享受這樣的待遇,起碼解決他們的工作及養老問題。”
期待解決農民工醫保問題
在上海務工原籍吉林的何虎説:“我是一名農民工,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我去有關部門申請參加農民工保險,他們説按政策像我這種條件參加不了,我希望放寬政策,能讓無固定單位的農民工也參加進來。”
用人單位不執行醫保政策也是農民工無法進入醫保的原因。廣西橫縣在廣東務工的葉志良説:“真正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所佔比例不高。國家要求用人企業必須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是,私營企業就是不簽,員工為了保住工作又不敢説什麼。部分用工單位規避繳費義務,即使簽了合同仍有好多的單位不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
對於已經參加醫保的農民工,如何實現醫保的跨地區轉移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來自寧夏在上海務工的徐銀春説:“醫療保險最好像目前實行的工傷保險一樣,或者醫保卡像身份證一樣全國能通用。目前在農村參加了新農合,總不能為個感冒啥的小病乘火車、請個幾天假回農村看病。另外,如果一直在打工地交納醫療保險,結束打工回鄉,有病後再回打工地住院看病,也實在不方便。”
根據醫改方案,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參加職工醫保並享受相應待遇;其他農民工根據實際情況,參加戶籍所在地職工醫保或新農合或居民醫保。國家還將積極解決農民工醫療保險異地接續、異地就醫和費用結算服務等政策銜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