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 謝登科 王宇 劉詩平)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在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對全球實體經濟的衝擊和造成的損失進一步擴大,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將更加明顯的情況下,這次會議傳遞的信息備受矚目。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做好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於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
按照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近日召開。從政治局會議的內容可以看出,保增長、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將成為貫穿明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的幾個主要關鍵詞。
保增長──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會議明確提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這一重要決斷的背後,顯示了中央迎難而上,全力推進中國經濟在較快軌道上健康運行的堅定決心。
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正在增加,有些已經轉化為明顯的不利因素:外部需求收縮,出口面臨更大困難;企業投資意願下降,投資後勁不足;消費增長也受到收入預期下降、財富效應減弱等因素的制約。在此背景下,我國GDP在保持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後,自去年以來連續5個季度出現回落。
──反映海外需求的出口訂單指數持續回落,已跌至2005年7月以來的最低值;
──反映國內需求的國內訂單指數較上個季度下降3.7個百分點。
── 作為經濟週期波動的先行指標,反映企業活躍度的M1(狹義貨幣供應量)10月末增速跌至9%以下,為近年來最低。
一系列情況説明,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嚴峻,特別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難度加大,保持增長已經刻不容緩。
從中央已經公佈的刺激經濟措施看,更加注重為經濟發展增添後勁成為鮮明的特色。下一步,包括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在內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將陸續啟動,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還將從長遠角度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和均衡發展。
2009年,中央將繼續針對形勢的快速發展變化,加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擴大內需,把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而言,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使國民經濟始終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不僅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力舉措,也是中央從中國國情和廣大人民利益出發所做出的戰略抉擇。”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説。
上水平──中國應對危機的根本出路
會議指出,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把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危險和希望共存,挑戰與機遇同在。歷史正在為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開啟最為緊迫的時間窗口。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上水平、上臺階,機遇所在,勢在必行。
歷史經驗表明,外部經濟形勢嚴峻,會對經濟調整産生“倒逼”作用,從而為新一輪增長打開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調整同樣意味著機會。
“為什麼當美國出現問題的時候,中國也受到了損傷?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國的發展方式仍有問題。這就需要在保增長的新一輪調控中,必須注重産業的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調整,這是標本兼治的方法,是根本出路。”經濟學家吳敬璉説。
改革開放以來,在全球産業鏈轉移的大背景下,我國每天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的産品日益增多。
“但這些産品大多數屬於低端産品,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不多,附加值低,很容易受到經濟動蕩的影響。”國務院國資委有關人士指出,“這就需要我們把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結構調整形成的壓力轉化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
人們注意到,此前中央出臺的十大措施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但對於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産業仍然要堅決控制、決不放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近日説,在當前不少鋼鐵企業減産、停産的情況下,應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淘汰落後鋼鐵産能的步伐。
“這意味著我們的經濟發展顯然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在應對危機中調整變化,在調整變化中實現升級,將成為明年、乃至更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講,是件好事。”
增活力──靠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創造了世界經濟百年來最偉大的增長奇跡。而不斷推進、日益深化的改革,始終為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著不竭的動力支持。
針對明年的改革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將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價格和收費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繼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等改革。
這顯示,不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我們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增活力的步伐都不會停步。
就在金融危機肆虐之際,備受市場關注的我國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方案近日分別提上日程,加快推進實施的步伐。
“改革的目的是逐步理順價格關係,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在能源市場的基礎性作用,為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有利的價格體制條件。”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
這幾年來反復出現的煤、電和成品油供給緊張表明,能源價格管制扭曲的負面影響日漸突出,對經濟造成的消極影響不斷增大。而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實施燃油稅費改革,對於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公平和規範稅負,鼓勵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需要活力,活力來自改革。“財政擴張的作用即便是用到最好也只能避免經濟的下滑。‘只能救命,不能健身。’所以,僅靠財政刺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堅持推進制度改革。”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張斌説。
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抓住時機,從多個方面推出有利於促進發展的改革措施,注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創新保障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動力之源。
重民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住房、醫療、教育等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實施民生工程,在使困難群眾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安居樂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的同時,也有利於拉動城鄉居民的系列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會議在安排明年工作時指出,要著力改善民生,積極擴大就業,實施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支持農村教育發展,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完善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權益。
“一頭係著國計,一頭係著民生。”這是不少專家學者對政治局會議精神和前不久中央擴大內需措施的普遍評價。從住房,到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從農村醫院、學校,到社會保障;從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到地震災區災後重建……一系列人民群眾高度關切、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被擺在當前擴大內需、保持增長措施的重要位置,顯示了中央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扎紮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堅強決心。
只有讓居民的收入實現增長,生活有所保障,才能真正地把消費刺激起來。“但我們面對的一大問題是,收入分配差距仍比較突出。加快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廣大農民和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不僅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也有助於釋放他們的需求潛力。” 有學者指出。
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更多地要靠擴大內需尤其是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目前,補貼、減稅、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一系列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都已納入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議事日程。
從政治局會議和中央近期出臺的政策措施看,讓經濟增長更多地體現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實現社會的公平分配,將成為黨和政府下一步繼續關注和努力的重點;更加重視民生,切實改善民生,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胡錦濤強調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9日上午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他強調,在複雜的國內外經濟條件下,我們要有效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提高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走科學發展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這次集體學習安排的內容是關於推動我國科學發展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宋泓研究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張燕生研究員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對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認真聽取了他們的講解,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詳細
中央政治局2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09年經濟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討論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今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全黨全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各項部署,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多方面嚴峻挑戰,沉著應對世界經濟金融形勢急劇變化造成的衝擊,克服重重困難,奪取抗擊歷史罕見特大自然災害重大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經濟總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在國際經濟環境迅速惡化、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加大的情況下,經濟發展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的確來之不易,對此我們要充分肯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