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羅畢12月4日電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同時也惠澤世界,讓其他國家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集中的非洲大陸,人們更是切身感受到中國30年來巨大成就帶來的實惠。如今,非洲國家將更多目光投向中國,認為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今年54歲的科塞夫是南非一家大型商場負責採購中國商品的業務代表,在過去30年間,他先後40多次前往中國,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他説,上世紀80年代初,除了瓷器和茶葉等中國傳統出口商品外,中國其他可供採購的商品種類很少,讓他感到很為難。而如今,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生産和出口的商品數量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在增長,他在採購時常常因為適合南非市場的産品種類實在太多而同樣感到“為難”。
中國的發展不但使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也通過一系列交流與合作,讓非洲人民分享到了發展的果實。如今,從衣服、玩具等日用品到電腦、通信網絡設備等高科技産品,非洲人的衣食住行都打上了“中國製造”的印記。而非洲各大城市近年新崛起的地標式建築,從埃及首都開羅的國際會議中心、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莫伊國際體育中心到坦桑尼亞新國家體育場,以及今年10月竣工通車、連接讚比亞和剛果(金)的姆瓦納瓦薩大橋,均由中國政府援建或中國公司承建。打水井、建學校、築公路、鋪鐵軌、修電站、架橋梁,在非洲各地都能看到中國人奮戰的身影。
馬裏著名作家賽伊杜·博迪恩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非洲從中國的發展中得到了巨大的實惠,中非合作是非洲發展的通途。非洲可以通過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以及與中國在多領域開展合作來擺脫貧窮落後的局面。
南非貿工部官員曼努埃爾説,中國改革開放3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對發展中國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南非政府對中國的發展模式有著濃厚的興趣。
讚比亞酋長院主席穆梅納酋長(封號)表示,對外開放的國策將中國推上了飛速發展的軌道,讚比亞人民願意與中國人民進行廣泛而深厚的合作,並“渴望從中國的滄桑巨變中學習寶貴的發展經驗”。讚比亞盧阿普拉省的科西巴酋長(封號)雅各布·姆萬薩·卡賓加則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創造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産物,是中國共産黨政治智慧的結晶。
從另一方面來説,非洲國家感受到中國發展的實惠,寄希望於中國經驗,也是因為多年來雙方的交流不斷深化,合作領域不斷擴展。可以説,改革開放30年,也是中非在多領域的友好合作不斷加強的過程。中國對非政策自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意識形態從強調到弱化、交流領域從單一到多元、合作性質從注重經濟援助到強調互利雙贏的三重轉變,從而營造了如今雙邊關係的良好局面。
在政治領域,中非政治關係在廣泛的基礎上逐步加深,高層互訪頻繁。中國2006年成功主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為中非關係史上的一大盛事,對鞏固和發展中非友好關係具有重大意義。中國高層領導人隨後的非洲之行更進一步促進了對非優惠政策的逐步落實。
在經貿合作方面,中非貿易額從1977年的7.2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33億美元,在30年內增長百倍。“中國製造”深入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時,非洲各國的出口産品,包括能源、原材料以及工業製成品,也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市場。
在文化交流方面,從中非藝術團組互訪、人員交流培訓到2004年的“中非文化主題年”、非洲國家開設中國文化中心、21所孔子學院相繼“落戶”肯尼亞等14個非洲國家,非洲各國掀起空前的“漢語熱”和“中國熱”。
可以説,中國元素已深植非洲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地開花。中非傳統友誼歷久彌堅,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和互利雙贏的合作局面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但讓中國走上了強國之路,也給非洲國家和人民帶來實惠和可資借鑒的經驗。(綜合新華社駐約翰內斯堡分社記者梁尚剛、李建民,駐洛美分社記者李本忠,駐達喀爾分社記者陳順,駐羅安達分社記者戴阿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