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我國傾力改善民生狀況 促進經濟增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劉錚、羅沙、李延霞)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強烈衝擊,中國近期及時出臺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據部署,未來兩年將安排約4萬億元投資,僅此就可以每年拉動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

    十年前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行之有效的積極財政政策,在應對國際金融海嘯中再次登臺。然而,最大的不同是,這次更加強調通過改善民生、擴大消費來促進經濟增長,使中國經濟在危機中獲得新的、持久的發展動力。

    民生領域投資是“重頭戲”

    對於中國出臺的4萬億元投資安排,海內外高度關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近日對4萬億元的具體安排作了披露:

    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鐵路、公路、機場、城鄉電網18000億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生態環境投資3500億元;自主創新結構調整1600億元;災後恢復重建1萬億元。

    “4萬億元投資計劃,包括今年新安排的1000億元中央投資,重頭戲都事關民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投資目標對民生的關注非常明顯,比如建設保障性住房、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和推動災後重建等佔了相當大份額。

    以建設保障性住房為例,當前全國共有700多萬戶住房困難城鎮家庭。他們收入較低,難以通過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只能採取中央補貼的辦法,鼓勵各地加快建設廉租住房。今年廉租住房建設一開始安排的中央投資只有20億元,按照這樣的進度,問題解決起來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而在今年四季度新增1000億元投資中,增加安排了75億元用於廉租住房建設。在未來兩年中,整個保障性住房的投資將達到2800億元。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近宣佈的計劃,將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全國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並不是只有直接改善生活條件才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概念其實很寬廣。”白景明説,還有許多投資,雖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形式,但最終也會體現在增加收入、擴大就業上,這也是改善民生。

    例如,隨著災後重建建設項目的迅速推進,四川地震災區的人工小時工資幾乎已經翻了一番;正在進行的京滬高鐵項目建設,全線工作人員超過11.3萬人。這些投資,其實都起到了改善民生、促進當地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

    改善民生擴大消費成為經濟發展新思路

    在經濟增速連續下滑、“保增長”已經成為首要任務的背景下,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這種見效相對較慢的措施被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足以讓人們感受到,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新的經濟發展思路正在形成。

    “我發現,‘民生’和‘民生工程’等詞彙近來反復出現在中央的會議、文件和講話中。這不是解決眼前經濟增速下滑的應急之策,而是一種立足長遠的發展思路,抓住了要害問題。”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指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突飛迅猛的發展,百姓生活有了質的飛躍。但在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確實存在不少歷史欠賬。這使得百姓在消費時顧慮較多,經濟增長更多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這種發展模式,在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的今天,已經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了。

    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見效較快,但從長遠來講,促進經濟增長還是要靠消費。而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存在的歷史欠賬,給百姓擴大消費造成諸多顧慮,消費的進一步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而借4萬億元投資之機,把資金投向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領域,既可以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又逐步為進一步提升消費掃除障礙。

    今年以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實際增速有所加快,創近年來最好水平。但多年來,消費佔中國GDP的比重一直低於40%。相比之下,美國是70%以上,發展中國家一般也超過50%。

    “要擴大消費,一是要讓大家手頭有錢,二是要讓大家有錢之後還敢花。”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中低收入人群有很強的消費願望,但收入較低、顧慮較多,擴大消費最紮實的做法是減少中低收入人群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出,同時增加他們的收入。

    中國經濟將由此獲得持久發展動力

    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其實並不局限于這4萬億元投資中。從醫療衛生改革到提高養老金標準,從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到擴大社保覆蓋面,中國正在全面採取措施,夯實未來發展的基礎。

    有關部門已經宣佈,將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繼續提高對農民的補貼,以增加農民收入;明年1月1日起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按照當地2008年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10%左右增加;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用財政補助的辦法支持彩電、冰箱等家電“下鄉”,預計可拉動近萬億元消費。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終於“出爐”。意見強化了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和投入,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一張覆蓋城鄉全部人口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網絡,讓人們充滿期待。

    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社會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醫療、教育、住房等巨大開銷壓力的逐漸減緩,消費這台中國經濟增長的真正發動機,將會迎來一個高速運轉的時期。

    “當前中國處於城鎮化、工業化加速推進的‘雙加速’階段,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是完全能夠實現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理清思路、著眼長遠,夯實未來發展的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

    危機中蘊涵著巨大的機遇。抓住這種機遇,就會迎來新的飛躍。歷史經驗反復證明,每戰勝一次危機和挑戰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就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中國消費和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比發達國家低30個百分點左右。這既是不足,但也是強大的結構性增長空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也是增長的潛力和動力。

    “讓百姓更多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而這種分享,又會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充沛的、不竭的動力。這會是一種良性循環,是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希望所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指出。  

 
 
 相關鏈結
· 新華視點:十大舉措改善民生 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 兩會新華視點:代表、委員民生話題熱點建言掃描
· 新華視點:透視金融危機衝擊下的企業"悶爐現象"
· 新華視點:從京津城際高鐵看3.5萬億元鐵路投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