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陳德銘:30年對外開放促進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30年對外開放促進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
——中國對外開放30週年回顧展舉辦期間訪商務部部長陳德銘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 雷敏)中國對外開放30週年回顧展在京舉辦期間,商務部部長陳德銘19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他回顧了我國對外開放30年的偉大歷程和光輝成就,指出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對外開放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30年的對外開放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開創了全球範圍內走開放式發展道路的成功範例。”陳德銘説。

    陳德銘回顧了我國對外開放的三大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1978年至1991年以沿海地區開放為重點的探索階段。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路線。1979年,廣東、福建兩省率先開放,1980年,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接著,我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逐步展開,到上世紀80年代末形成較為完善的沿海開放地帶。

    第二階段是1992年至2000年對外開放加速向縱深推進和全方位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階段。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提出生産力標準、“三個有利於”等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思想。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提出“發展開放型經濟,與國際互接互補”的新要求。我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形成全方位的區域開放格局。

    第三階段是對外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2001年12月11日,我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從此,我國的對外開放由有限範圍、地域、領域內的開放,轉變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由以試點為特徵的政策性開放,轉變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開放;由單方面為主的自我開放市場,轉變為我國與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雙向開放市場;由被動地接受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轉變為主動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由只能依靠雙邊磋商機制協調經貿關係的開放,轉變為可以多雙邊機制相互結合和相互促進的開放。

    “3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撫今追昔,陳德銘感慨頗深。

    1978年到2007年,我國外貿總額由206億美元增長到2.17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由第32位上升到第3位,進出口額佔全球比重從0.78%提高到近8%;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3.5萬家,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近10000億美元,已成為全世界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達1106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和對外設計諮詢三項合計年營業額從0.3億美元提高到463億美元,增長1543倍。

    對外開放不僅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給各行業和百姓生活帶來嶄新變化。從1978年到2007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數量擴大168倍,遍佈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累計接受來華國際學生123萬人次。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亞洲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

    對外開放還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聯合國、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八國集團會議等各種國際組織,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參與和聲音。中國在國際經濟協調和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不斷增強。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週年大會上,提出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貢獻。

    “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與時俱進實施新的開放戰略;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順應世情搶抓外部機遇;堅持內外統籌,以對外開放促進國內發展;堅持開放與改革相互促進,實現以開放促改革;堅持在開放中維護經濟安全,完善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堅持互利共贏,促進共同發展,推動中國對外開放不斷邁上新臺階。”陳德銘指出。

 
 
 相關鏈結
· 中國對外開放30週年回顧展在京開幕 王岐山出席
·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談對外開放三十年的歷程和成就
· 記外國駐華使節參觀中國對外開放30週年回顧展
· 中國對外開放30週年回顧展將於12月18日在京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