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決定解讀:如何形成清潔、經濟的農村能源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如何形成清潔、經濟的農村能源體系?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發展農村清潔能源,改變農村能源使用現狀,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決定》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並在第六部分中專門予以論述,提出了明確要求。

    根據《決定》的精神,形成清潔、經濟的農村能源體系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發展農村沼氣。用沼氣工程技術處理人畜糞便,運行費用低,既能有效解決農村生活能源問題,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又能獲得農業生産所需要的有機肥料,減少農業污染,切斷多種疫病的傳播渠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增收節支,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據測算,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處理4口之家、3~6頭生豬的人畜糞便和部分生活垃圾,全年可得沼氣385立方米、沼肥30立方米,替代薪材相當於3.5畝左右林地的蓄積量。我國大部分地區適宜沼氣建設,適宜農戶近1億戶,而到2007年底,全國農村戶用沼氣保有量還只佔到適宜農戶的30%左右。因此,應積極增加農村沼氣建設方面的投資,穩步擴大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規模,通過建設沼氣池,引導農民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全面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同時應加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示範建設力度,以便生産出更多的沼氣提供給農民群眾使用,又使畜禽糞便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第二,加快發展秸稈利用。近年來,隨著農村分工分業的發展,許多地方的農戶不再搞兼業式分散養豬了,導致一些地方擴大沼氣建設規模後,出現了生産沼氣發酵原料不足的局面。與此同時,由於沒有合適的用途,農村大量的秸稈被拋棄在田地裏或被農民一燒了之,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良好的有機肥。為解決農村沼氣池發酵原料不足和秸稈焚燒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以稻草等農作物秸稈為發酵原料的秸稈生物氣化技術應運而生。目前,戶用秸稈生物氣化技術已在全國100多個縣進行試點示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為緩解農村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和減少秸稈焚燒所産生的污染,應加快推進秸稈氣化的試點範圍和規模,儘快使白白浪費的秸稈變成生産新能源的原料。同時應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對秸稈生物氣化技術進一步完善,不斷提高示範工程的整體水平。

    第三,加快發展小水電。在我國相當多的農村地區特別是西部和西南地區,分佈著許多河流山川,有著非常豐富的水力資源,可以通過建設小水電站(包括微水電站)為當地群眾提供低價的清潔電力,幫助他們解決照明、做飯等生活用電以及有關生産用電問題。近些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已在一些小水電資源豐富的地區進行了發展小水電的試點,探索了“政府扶持、企業運作、農民參與、低價供電、改善生活”的路子,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應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在科學規劃、做好前期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與當地政府、群眾密切合作,因地制宜地發展小水電,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提供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第四,加快發展風能和太陽能。我國風能資源十分豐富,理論可開發總量為32.26億千瓦,可開發利用的地區佔全國總面積的76%,主要分佈在長約5000公里的“三北”(即東北、華北、西北)風帶上,可實際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據估算為10億千瓦左右,相當於1996年全國年發電總裝機容量的3倍多。我國太陽能資源也非常豐富,理論儲量高達每年1.7萬億噸標準煤,可開發利用的潛力也非常巨大。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兩種能源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清潔能源,應該大力挖掘、廣泛使用它們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因此,應按照《決定》精神,把加快發展風能和太陽能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村建設清潔、經濟能源體系的重點之一,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計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科技攻關,加強宣傳培訓、示範推廣和技術服務,推動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健康、有序地進行。

 
 
 相關鏈結
· 雲南省農村能源建設年綜合經濟效益超過22億元
· 四川實施“金藍領”計劃培養農村能源高技能人才
· 黑龍江召開農村能源建設會將建戶用沼氣池13萬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