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寫在焦裕祿逝世45週年:一面飄揚半個世紀的旗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5月14日電(記者張興軍、桂娟)5月14日,是焦裕祿逝世45週年紀念日。河南省在焦裕祿生前工作過的蘭考縣舉行紀念活動。肅穆的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人們會聚於此,追憶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兒子——焦裕祿的事跡,緬懷他的精神。

    焦裕祿,這位以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聞名全國的已故模範人物,他的事跡穿越近半個世紀的時空,在目前全國上下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到來之際,再次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共鳴。

    “焦書記,俺來看您啦”

    千百年來,黃河多次在蘭考縣境內決口改道,形成出了名的“三害”:風沙、鹽鹼、內澇。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縣的糧食畝産僅有一百來斤,人們食不果腹、苦難深重。

    上世紀60年代初,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他拖著患有肝病的身體,帶領全縣人民同嚴酷的自然災害作鬥爭。即使病痛發作甚至直不起腰,他仍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最終病死在工作崗位上。臨終前,他對組織上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松柏蒼翠、柳絲低垂,2米多高的漢白玉紀念碑莊嚴肅穆。從松柏中拾級而上,已有大批的祭奠群眾將焦裕祿墓團團圍住,大家自覺地繞著漢白玉石棺憑吊。

    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眼含淚花,用顫抖的聲音喊道:“焦書記,俺來看您啦!”這一幕深深打動了在場的人們,邁上階梯的腳步加快了,繞著石棺的停步了,準備離開的留步了……

    焦裕祿去世後,其事跡經過媒體報道,隨即引起巨大反響,他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黨員幹部的好榜樣。他那種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作風被稱為“焦裕祿精神”。

    45年來,人們對焦裕祿的懷念一直沒有停止。據焦裕祿紀念園管理處副主任張繼焦介紹,從全國各地甚至國外來焦園參觀的每年都有近40萬人次。每到6月新麥收穫時,就有農民從家裏帶來新蒸的白麵饅頭,擺在焦裕祿墓前;而當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一提起焦裕祿,依然親切地稱之為“老焦”。

    蘭考縣葡萄架鄉農民王洪偉説:“群眾無論是過上了好日子,還是有了困難,都會想起‘老焦’。在蘭考人心目中,‘老焦’並沒有死。”

    “焦裕祿是個標桿,我們要見賢思齊”

    45年來,焦裕祿的事跡和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各級領導幹部,成為一面飄揚了近半個世紀的鮮艷旗幟。

    在離墓地不遠處的紀念館,人們排起長隊參觀焦裕祿事跡展,他們中有拄著拐杖的老者、懷抱孩子的婦女、稚氣未脫的少兒。透明的展櫃裏,靜靜地擺放著焦裕祿生前用過的物品,從生銹的鋤頭到帶著窟窿的布鞋,還有打了42個補丁的被子。睹物思人,觀者無言,卻禁不住唏噓不已。

    魏治功是焦裕祿之後的第13任蘭考縣委書記。今年3月9日上任第一天,即帶領全縣四大班子領導及各單位負責人拜謁焦園。他説:“焦裕祿同志是一個很高很高的標桿,我們要見賢思齊。”

    焦裕祿並不僅僅是一個戰天鬥地的英雄。女兒焦守雲説,父親生前能歌善舞、多才多藝,二胡拉得尤其好。“只是到了蘭考後,因為環境所限,使得他沒有時間、條件和心思來做這些。”

    焦守雲説,焦裕祿在蘭考一共只工作了470多天,但時至今日,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大家仍然懷念他。“我覺得最關鍵的有兩點,就是他始終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人民無限熱愛。”

    今年4月份以來,河南省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同時決定今後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換屆時,都要組織新班子到蘭考接受教育。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表示,當前提出要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很有現實針對性和重要指導性。他説:“特別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更需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具有迎難而上、堅忍不拔、敢幹敢闖、真抓實幹的作風。”

    “焦裕祿精神永不過時”

    來自山東泰山的一家公司經理牛明證每年清明都要前來祭奠焦裕祿。他説,時至今日,焦裕祿的事跡和精神仍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共鳴,一方面説明當前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具有現實意義,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大家對“人民公僕式”幹部的呼喚和期待。

    鄭州大學教授、港臺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周文順表示,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焦裕祿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涉及反腐敗、幹部作風、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一系列問題的連鎖思考。

    “和焦裕祿時代相比,今天的幹部不但要同自然災害作鬥爭,還要同侵入自己肌體的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作鬥爭。從某種意義上説,這種鬥爭要艱苦得多。”周文順説。

    今年76歲的劉俊生是焦裕祿任蘭考縣委書記時的新聞幹事,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宣傳焦裕祿事跡、弘揚焦裕祿精神。他説,從焦裕祿去世後人民的深切哀悼和紀念,到上世紀90年代人民呼喚焦裕祿,再到21世紀的今天深情緬懷焦裕祿精神,這並非偶然現象。

    “焦裕祿是一座豐碑,焦裕祿精神像一面旗幟。人民呼喚焦裕祿,是在呼喚我們黨一貫同群眾血肉相連的好傳統,呼喚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風。”劉俊生説,“雖然45年過去了,這座豐碑依然屹立不倒,這面旗幟也依然在高高飄揚,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不過時。”

    焦裕祿烈士墓45年共有1800萬人祭掃

    新華社鄭州5月14日電(記者張興軍)5月14日是焦裕祿同志逝世45週年紀念日。記者從焦裕祿紀念園管理處獲悉,45年來,先後前來祭掃焦裕祿烈士墓、參觀焦裕祿事跡展的觀眾達到1800萬人次。

    據焦裕祿紀念園管理處副主任張繼焦介紹,焦裕祿去世至今,每年都有大約40萬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前來祭掃焦裕祿烈士墓、參觀焦裕祿事跡展,其中還有一些不遠萬里而來的海外華僑。

    為了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紀念館經過重新改造升級,增加了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提升了展示效果,並於今天正式開館。

    焦裕祿紀念館封閉改造後開始對外開放

    新華社鄭州5月14日電(記者桂娟)經過5個多月的封閉改造,融入更多現代技術要素的焦裕祿紀念館提升改造竣工,于5月14日焦裕祿逝世45週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

    改造竣工後的焦裕祿紀念館正門木質包廂,古樸典雅。其總體仍為回廊結構,主體由序廳、展廳、貴賓廳和放映廳組成。序廳中央立焦裕祿半身銅像。

    展廳面積1300平方米,是該館的主體部分,展出內容包括“神州赤子”“臨危受命”“執政為民”“幹部楷模”“今日蘭考”5個部分,展出版面、照片、油畫等300多幅,實物、遺物90余件。

    焦裕祿紀念館始建於1966年,先後經過3次改建、擴建。此次改造前的焦裕祿紀念館于1994年5月14日(焦裕祿同志逝世30週年紀念日)落成。

    為改變焦裕祿紀念館展示手段落後的局面,迎接焦裕祿逝世45週年紀念活動,進一步弘揚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紀念館于2008年12月封閉改造,並向社會徵集焦裕祿遺物。

    閉館改造期間,焦裕祿紀念館收集到焦裕祿遺物,宣傳焦裕祿事跡的書籍、報刊、畫冊、影像資料及其他物品300余件(冊)。

    時代需要焦裕祿精神

    新華社鄭州5月14日電(記者張興軍)5月14日是焦裕祿逝世45週年紀念日。連日來,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們匯聚到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追憶他的事跡,緬懷他的精神。一名基層幹部病故45年後,他的事跡和精神仍能引起強烈共鳴,説明當今時代黨和人民仍需要焦裕祿這樣的好幹部,需要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被譽為縣委書記的榜樣,全在於他身上鮮明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精神。

    焦裕祿在蘭考只工作了470多天,卻給蘭考找到了一條擺脫貧困的出路。這源於他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源於他親自“嚼饃”感知“味道”的紮實作風。這種科學、求實的作風,任何時候都是克服困難去爭取勝利的銳利武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要學習焦裕祿這種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紮實作風。

    和焦裕祿所處的時代相比,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有了巨大改善,衣食住行都不再像他那時那麼艱苦,但困難和挑戰依然很多,有如地震和旱澇災害、金融危機等。戰勝這些挑戰,離不開吃苦受累,有時甚至會遇到危險,依然需要焦裕祿那樣的艱苦奮鬥精神。

    保持良好的黨性修養和作風,始終是幹部隊伍建設的大事。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領導幹部黨性修養,使各級領導幹部始終保持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學習焦裕祿精神,也是新時期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的需要。

    45年過去了,焦裕祿就像一座豐碑屹立不倒;焦裕祿精神就像一面旗幟高高飄揚。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遠是鼓舞我們奮進的強大動力。

 
 
 相關鏈結
· 河南省安排部署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活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