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姚潤豐)水利部辦公廳副巡視員于琪洋近日表示,“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0%兩項節能減排指標按年度全部完成,這些成績的取得緣于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産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遏制用水需求過快增長。
于琪洋是在近日舉行的2009年度“節水中國行”大型採訪報道活動啟動儀式上作上述表示的。他介紹説,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增長率,而用水總量實現了微增長,特別是近10年來,部分地區實現了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我國以佔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綜合用水量,保障了國民經濟3倍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高速增長。
“從未來的任務看,我國産業結構調整還任重而道遠。”于琪洋表示,我國長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産出、低效益的狀況仍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增長的水資源、水環境代價過大。一些地區沒有充分考慮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産業佈局和城市發展與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不協調,在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盲目建設高耗水、重污染的項目,人為地加劇了水資源緊缺形勢。我國單方水GDP産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07年全國廢污水排放量750億立方米,水功能區達標率僅為41.6%。扭轉粗放型增長的模式的任務還相當繁重。
“節水中國行”宣傳活動由中央宣傳部、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開展,通過每年舉行一至兩次集中採訪報道,促進各級領導幹部和社會公眾深刻認識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現實意義,增強全社會的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促進我國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今年“節水中國行”的宣傳主題是“産業結構調整與節水”,中央主要媒體記者將集中採訪報道北京、天津、陜西、河南4省市在産業結構調整、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方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