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0月27日電(記者姜辰蓉、王大千)為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改善農村信用環境,青海省做出決定,用5年時間將50%以上的貸款農戶培育為信用戶,35%的行政村基本建成信用村,形成青海省農村信用體系,基本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
近年來,青海不斷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融資環境,建立規範有序的信用秩序,有效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但由於受區域經濟基礎薄弱等因素的制約,農民“貸款難”,“三農”融資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近期,青海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決定,計劃在農村牧區廣泛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信用企業”、“信用縣”創建活動,完善涉農金融機構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及獎勵機制和農村信用擔保制度,全面建成貸款農戶電子信用檔案,使農村信用擔保機構覆蓋青海各縣。
據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行長王小平介紹,為調動涉農金融機構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的積極性,青海將支農小額信用貸款納入縣級支農信貸擔保體系,對逾期清收仍不能收回的不良小額信用貸款本息,由金融機構和縣財政擔保資金按照1:1的比例進行補償。同時,財政部門對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超過一定比例的部分給予獎勵,並對涉農産業龍頭企業的貸款進行財政貼息,實行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