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峽蓄水形成庫區最大人工湖泊面積14.8平方公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10月28日電(記者王金濤、張桂林)三峽蓄水後,重慶開縣形成“庫中庫”,並産生了三峽庫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湖泊。這片從無到有的湖泊面積達14.8平方公里,被當地人稱作“漢豐湖”。

    漢豐湖位於開縣新縣城北部,對開縣人來説,這片大湖仿佛一夜之間突然出現,令人異常驚奇。記者在漢豐湖邊採訪時發現,每天觀看漢豐湖漲水的人絡繹不絕,他們或佇立遠眺,或三五成群地向湖面指指點點,尋找自己家原來的位置。

    儘管蓄水期間,漢豐湖面上有不少漂浮物影響視覺效果,但高山之下的這片湖水依然很是壯觀。許多白鷺在湖面上時而駐足,時而舞動雙翅低飛徘徊。在水位調節壩左側,有一座綠色蔥蘢的烏楊島。在烏楊島的上遊,有一片魚嘴狀的陸地插入湖水之中,形成一個美麗的半島。這座半島上原有一座建於歷史悠久的文峰塔,原有9層,後來坍塌,上面仍有遺址,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記者沿崎嶇小路,爬上雜草叢生的山包,來到文峰塔遺址鳥瞰,漢豐湖在古樹的遮映下多了幾分秀麗。

    資料顯示,漢豐湖呈Y字形,岸線逶迤曲折,總周長為36.4公里,東西跨度12.51公里,南北跨度5.86公里,湖面寬窄不一,西段較狹窄,東段較開闊,其中最窄處為92米,最寬處為1589米,蓄水量達8000萬立方米,湖中有島嶼和半島有40多個,有大小河汊20多道,有湖灣30多個。除文峰塔遺址外,湖周還有南山森林公園、大覺寺、劉伯承元帥紀念館等眾多人文和自然景觀。

    開縣三峽水庫開發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姚安偉説,漢豐湖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縣人民群眾生存發展的“生命之湖”和“未來之湖”,在庫區生態安全、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此外,漢豐湖是三峽庫區唯一的人工湖泊,擁有十分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漢豐湖,將有效促進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開縣將以水環境整治、庫岸治理、濱湖公園、環湖路網、環湖經濟圈、環湖生態屏障六大圈層規劃為主線,圍繞控制污染物排進漢豐湖、庫岸治理、屏障區人口減載、湖周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等方面,保護和開發漢豐湖。

三峽蓄水·聚焦“庫中庫”:三峽庫區為何建“庫中庫”

    新華社重慶10月28日電(記者王金濤、張桂林)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緊鄰重慶雲陽縣城的彭溪河匯入長江。沿彭溪河溯流而上約30公里,就是開縣老縣城。如今,三峽蓄水已使這座老縣城變成一片汪洋,一座建設中的生態水位調節壩將彭溪河攔腰截斷,在上遊形成了三峽水庫的“庫中庫”。目前,這座“庫中庫”並不具備發電和航運功能,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水位消落區潛在的生態危機。

    出於防洪需要,三峽水庫枯水期蓄水至海拔175米,豐水期水位退至海拔145米。距長江較遠的開縣淹沒面積為5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園地5.03萬畝,佔三峽庫區的11.8%。伴隨秋冬季節的蓄水,開縣最終將形成面積為45平方公里、落差達30米的消落區。而開縣消落區集中環繞著移民新縣城和沿河8個重要場鎮,周邊生活著50萬人,人口密集。

    據開縣三峽水庫開發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姚安偉介紹,開縣消落區地勢特殊,主要為複式河谷平壩地帶,集中在160米至175米高程之間,大都是良田沃土。三峽水庫蓄水後,由於長江回水的頂托,彭溪河流速顯著減緩,水體自凈能力和稀釋擴散能力明顯下降,水體置換能力大大降低,大部分污染物滯留在開縣庫區,形成明顯的岸邊污染帶。同時,大面積的裸露地面陸生植物和近岸水生植物又快速生長,蓄水淹沒後大量植物腐爛,形成嚴重的內源污染。一到水位消落期,大片沼澤帶在烈日的烘烤、曝曬下,蚊蠅滋生,臭氣熏天,隨時有誘發傳染病、瘟疫的可能。

    基於這種憂慮,我國政府決定投資2.4億元,在開縣庫區建立生態水位調節壩。這樣一來,三峽水庫在水位下降到145米後,調節壩形成的“庫中庫”仍可保持170米水位,壩以上25米落差的消落區面積可減少17.25平方公里,佔壩址以上消落區面積24.64平方公里的70.1%,能最大限度減少消落區面積。據了解,生態水位調節壩工程于2007年8月9日開工建設,將於2010年6月將全面竣工。

    姚安偉説,在目前情況下,三峽“庫中庫”將最大限度地減少消落區的面積、深度和疫情隱患,基本消除消落區污染物帶來的災害,有利於形成新的、穩定的生態系統,對開縣新城及其周邊自然景觀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將起到積極作用。此外,“庫中庫”建成後,將對渝東北防洪發揮重要作用,今後彭溪河流域發生洪災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三峽蓄水·聚焦“庫中庫”:保護漢豐湖是當務之急

    新華社重慶10月28日電(記者王金濤、張桂林)面對突然而來的大湖,是先保護還是先開發?記者採訪發現,隨著三峽“庫中庫”的形成,漢豐湖消落水深由30米減至5米。在減少消落區面積的同時,漢豐湖的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當務之急。

    記者在漢豐湖邊放眼眺望,湖周有許多民房,即使在湖畔的高山上,也由低到高分佈著4層農房,許多後靠移民都把房子建在了山上。這些人家無疑對漢豐湖的水環境構成威脅。

    據了解,漢豐湖緊鄰開縣新縣城和鎮安、鎮東、豐樂、厚壩等幾個鎮和街道,人口稠密,養殖場多,生態承載能力脆弱,湖水自凈能力和稀釋擴散能力十分有限。目前,雖然開縣新城建成了污水處處理廠,縣城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後可達標排放,但湖周農戶沒有排污管道,多數污水和垃圾依然直排漢豐湖,湖周農業産生的面源污染也不容忽視。此外,漢豐湖淹沒的大都是良田沃土,而水下的這些良田沃土也會讓湖水富營養化,這又是漢豐湖的一個生態隱患。因此,漢豐湖水質及消落區的綜合治理保護有待進一步加強。

    地質災害也是開縣保護漢豐湖面臨的棘手問題。記者看到,漢豐湖一些堤岸都由湖底土壤回填而成,這些堤岸土質較鬆散,在湖水的侵蝕下容易滑坡,而堤岸上就是城區道路和房屋。據統計,開縣新城及趙家、鎮東、豐樂等移民遷建集鎮,高回填庫岸有42.5公里,受蓄退水的沖蝕影響,已出現庫岸垮塌或沉降現象,需要迅速治理庫岸,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目前開縣正在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治理庫岸,修建護坡。

三峽蓄水·聚焦“庫中庫”:重慶開縣探索“九龍合一”治水新機制

    新華社重慶10月28日電(記者王金濤、張桂林)“九龍治水”是許多部門在長江上各自為政的形象説法,但在重慶開縣,“九龍”正在合為“一龍”。為切實保護好“庫中庫”,開縣政府於今年2月組建了開縣三峽水庫開發管理委員會,打破部門分割格局,全面統籌實施水庫保護與管理工作。

    據開縣水庫委副主任姚安偉介紹,縣水庫委下設執法大隊,這個執法大隊打破“九龍治水”局面,16名執法隊員分別來自移民、海事、水務、漁政、環保、規劃、國土、市政等8個部門,其工作與原單位脫鉤,工資及待遇在原單位領取。水庫委成立以來,執法大隊採取“主體法定,事權集中”的方式,實行集中辦公、集中巡庫、集中執法。

    何謂“主體法定,事權集中”?姚安偉解釋説,比如處理環保違法時,環保部門依然是法定主體單位,水庫委執法大隊則具體經辦,處理手續則在環保部門辦理。目前執法大隊已經有過100多次這樣的集中執法行動,不僅效率提高,而且收效較好。

    據了解,開縣水庫委執法大隊自成立以來,切實加強庫岸亂佔亂建行為和新增養殖場等重大污染源的控制和查處,加強庫周亂倒垃圾、亂污染行為的管理,對聯合巡庫發現的庫周交通、臨水房屋、水上航行、庫岸安全、亂填亂建、直排污染等問題,採取現場制止、協調處理、教育引導等方式,遏制了違法違規勢頭。執法大隊還強化宣傳教育,向市民印發了6萬封公開信,並開展一系列電視宣傳等活動,前不久組織開展了“我愛漢豐湖,我們共行動”千名志願者活動,營造了全民保護漢豐湖的氛圍。

 
 
 相關鏈結
· 三峽蓄水將給三峽庫區新型運輸方式帶來大的發展
· 三峽蓄水期間對庫區行船進行嚴格“限高”、限行
· 長江航運部門力保三峽蓄水期間長江航運安全有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