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際兒童日特稿:愛,讓劫後余生的兒童更加堅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 一瞬間,災難突如其來,一切發生了改變。

    他們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傷後留下殘疾,有的舉家流離失所……永遠無法抹去的,是深烙在腦海裏的恐怖記憶。

    他們還是孩子。但是,上天並不因他們弱小而格外憐憫,也不因他們無助而使其免受苦難。當災難降臨時,他們與成年人一樣,必須面對各種痛苦和挑戰。

    這就是人生,一些災後余生的孩子們的人生。他們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艱難,他們至今仍時時被噩夢驚醒。但是,他們活了下來,他們的生命呈現出不同一般的頑強。

    是愛,使他們學會堅強。愛,能夠締造奇跡。災難中,誕生了多少愛的故事。災難後,留下多少堅強的足跡。

    災難後,世間還有愛

    余震、暴雨、黑暗……3歲的宋馨懿在坍塌的瓦礫下被埋了40多個小時,但是這個小生命沒有放棄。

    2008年5月12日,在中國四川省汶川發生的八級大地震中,宋馨懿成了震災留下的600多名孤兒之一。在最後時刻,她的父母頭靠著頭、胳膊搭著胳膊,用身體阻擋坍塌的墻體,為女兒搭建了一條“生命通道”。

    “爸爸沒了,媽媽沒了……幺幺(宋馨懿的小名)不笑……,”她躺在病床上自言自語。她甚至喊每一位阿姨“媽媽”、每一位叔叔“爸爸”。

    同一天失去的,還有小馨懿的右腿。有時她看著空空的褲管,問:“我的那條腿到哪去了?”周圍的大人好心地騙她説:“你的腿以後還會長起來的。”馨懿天真地追問:“真的嗎?它什麼時候能長出來呀?”

    小馨懿後來知道,把她從瓦礫堆裏扒出來時,在場所有人都為這個小生命的頑強所感動。在緊急將她送去搶救的途中,人們不約而同地為她讓路,包括正在災區視察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經過醫護人員經心照料,小馨懿逐步康復,安裝了假肢。她被一所幼兒園免費接收入園。小朋友們熱情、耐心地幫助馨懿,約好不在她面前講爸爸媽媽的事。

    馨懿的叔叔一度放棄了打工,專門照料她的生活。在馨懿康復期間,叔叔結識了現在的女友——一名醫院護士,兩人説好婚後一起照顧馨懿,等馨懿長到七、八歲再要孩子。

    災難只是一瞬間的事,而困難卻是小馨懿一輩子要面對的問題。這個頑強的小生命在災後的日子裏繼續用她的堅強和感動回報周圍深愛著她的人們。

    她默默地忍受使用假肢的痛苦,每次摔倒都很快爬起來,從不哭。戶外活動和舞蹈課她也不落後,力爭做得像別人一樣好。她自己動手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還幫助別的小朋友係圍裙、分水果……

    災難把家園變為廢墟,而廢墟之上,人類的真情譜寫著愛的傳奇。馨懿是不幸的,但她在災難後又幸運地得到了各方關愛。同樣的幸運,也屬於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市的陳健安。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引發的洪水肆虐橫行,巨浪將年僅8歲的陳健安與家人衝散。就在他即將被洪流吞沒時,一名印尼土著婦女把他救了起來。

    “我醒來後發現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弟弟妹妹都不見了。我很害怕,想哭,”陳健安回憶道。剛剛失去了一個兒子的土著婦女,把他緊緊摟在懷裏説:“孩子,不要怕,萬一找不到父母,我會收養你。”

    這名婦女被陳健安認作“乾媽”。是她賦予小健安第二次生命,帶著他站在街頭尋找父母,照料他災後的生活和學習。與家人團聚之後,陳建安對乾媽的親情絲毫未減。“孩子説長大了攢夠錢,要帶我出國旅遊,去麥加朝聖呢,”這名慈祥的穆斯林婦女一邊説,一邊笑著流出了眼淚。

    災難是人生的教課書。災難使陳健安更懂得愛與親情。再發生地震時,他儘管會不由自主地渾身發抖,但心理上已不再顫栗:“以後碰到海嘯,我會照顧好弟弟妹妹,再也不讓家人分開。”

    堅強,就這樣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堅強,就這樣在生命的延續中傳遞。從古至今,人類面對各種各樣的災難生生不息。經歷了巨大的身心創痛之後,人世間的真情喚醒了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使他們拋開恐懼,勇敢地面對未來。

    災難後,希望還在

    父母本是孩子的一片天,對於孩子來説,最大的災難莫過於“天”塌了。

    4年前,一個名為“聖靈抵抗軍”的叛亂武裝掃蕩了烏干達少年奧帕卡的家鄉。他的父母慘遭殺害。奧帕卡被父母藏了起來才倖免于難。

    貧窮的父母沒有給年僅10歲的奧帕卡留下一分錢,但是這個倔強的少年決心要把8歲的弟弟和5歲的妹妹拉扯大。

    3個孩子沒有鞋穿,腳底都磨出厚厚的繭子。他們自己種玉米、紅薯和豆子,週末幫鄰居幹活掙錢換鹽、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多少次,他們沒有晚餐,餓著肚子入眠。

    儘管如此,他們堅持上學。每天太陽下山之前,奧帕卡總要督促弟妹趕快完成作業,為的是節省燈油和蠟燭。奧帕卡在去年的升初中考試中成績“良好”,但因為交不起學費,只能留在小學“復讀”。今年,奧帕卡可能又要“復讀”了,因為他的褲子太破爛。“老師説,如果我不能買一條新短褲,就不能參加下個月的畢業考試,”奧帕卡沮喪地説。

    他很想趕快升入初中,因為初中畢業他就可以考技校,學一門手藝賺錢養家,供弟弟妹妹上大學。

    赤貧並不能泯滅理想,苦難也無法帶走希望。在經歷過災難的孩子身上,人們看到了強烈的生的慾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12歲的斯裏蘭卡女孩迪瑪卡也經歷過那場波及十幾個國家、導致23萬人喪生的印度洋海嘯。她永遠記得父親在災難過後説的一句話:“孩子,向前看遠勝於留戀過去。”

    很長一段時間,迪瑪卡不敢去海邊,不敢去沙灘。在她腦海裏,海水成了面目可憎的兇手——不僅卷走了溫暖的家,還奪走了她最親密的玩伴卡瓦婭。

    在極度沉默中,迪瑪卡拿起了畫筆,把對大海的憤怒、恐懼、無奈,對好朋友的思念,都變成色彩和線條。在紅十字會舉辦的海嘯兒童繪畫比賽中,她獲得了一等獎。

    令她徹底走出海嘯陰影的是一個好消息——卡瓦婭的母親,一個曾因失去女兒而幾乎精神崩潰、逢人就責備自己在巨浪襲來時沒有抱緊孩子的母親,3年前再次懷孕,生下一個男嬰。

    “災難已經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迪瑪卡經常這樣安慰卡瓦婭的母親。

    新生命帶來了希望。災難過後,太陽依舊生起。迪瑪卡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災難使她更加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她要為挽救生命貢獻一己之力。

    讓世間少一些災難

    恐懼、孤獨、悲傷……漫漫黑夜裏,他們經常會從噩夢中驚醒,或者在夢裏見到死去的親人,不論怎樣哭喊都得不到回應。

    經歷過災難的孩子都受到巨大的心靈創傷,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一些孩子在周圍人的安慰和鼓勵下,能夠漸漸淡忘過去,建立起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面對困難的勇氣。但是,還有很多孩子,特別是在人類的錯誤行為導致的災難中遭受傷害的孩子,從此關閉了與人交流的心靈窗口,沉浸在悲傷與痛苦的黑暗世界裏。

    14歲的加沙女孩娜達經常坐在房間裏發呆,腦子裏揮之不去的是今年1月2日的那個瞬間。

    新年剛過,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空襲進入白熱化階段。一枚導彈擊中了娜達的家。“巨大的爆炸聲,家裏滿是灰塵和煙霧,瓦礫砸到我頭上。我看見媽媽死了……”

    爸爸把娜達從血泊中救出來,但她的一條腿已經保不住了。儘管慈善機構為娜達免費安裝了假肢,但她行動仍很困難。

    原本活潑好動的娜達變得沉默寡言,美麗的臉龐上寫滿哀傷。每天放學回家後,娜達就靜靜地盯著墻壁,盯著窗口,或者一動不動地盯著天花板。墻上挂著一幅母女合影,娜達經常對著照片喃喃自語,低聲哭泣。

    曠日持久的巴以衝突不知使多少幼小的生命慘遭荼毒。僅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以軍空襲中,就有350多名巴勒斯坦兒童喪生、500多名兒童終生殘疾。“加沙精神健康計劃”的負責人伊亞德·薩拉傑説,加沙兒童無法擁有正常的童年,他們在戰火摧殘中遭受的精神創傷可能延續數年。

    冬天裏,總有一些花朵耐不住嚴寒。儘管許許多多幼小的生命面對各種災難頑強地活了下來,其堅韌令人感嘆。但是,生活中為何一定要有苦難?大人們,你們是否有責任使孩子們少面對一些災難,使他們的生活少受一些摧殘?

    孩子是世界的未來。為了我們的未來,讓孩子遠離災難,讓我們付出更多的愛與關懷。(執筆記者薛穎、馬曉燕;參與記者葉建平、李曉渝、田野、劉咏秋、陳佔傑、齊湘輝、華春雨;報道員:伊瑪德)

 
 
 相關鏈結
· 國際兒童日:汶川地震"面孔女孩"高雅倩笑對新生活
· 社評:國際兒童日公益活動 為了億萬張孩子的笑臉
· "國際兒童日"大型公益活動和24小時環球直播啟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