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2009年乙肝病毒攜帶者維權艱難破冰
新華社杭州12月29日電(余靖靜、張遙)衛生部12月29日宣佈,我國已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乙肝5項檢查有關政策,明確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限制入學就業的條件。
就在同一天,陸軍、雷闖兩位致力於反乙肝歧視的維權者,入選由網民投票評選産生的“2009年中國十大法制人物”。
一個人的一生要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需要獲得教育和就業兩方面的公平機會。在我國,對人數超過1億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説,儘管他們所面臨的求學、求職歧視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但在2009年,長久鬱積的乙肝歧視問題無疑已傳出“破冰之音”。
“健康證”開禁:爭議間獲得的平等機會
2009年7月,國務院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與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相比,新條例不再明令禁止乙肝病毒攜帶者從事食品衛生行業。
9月1日,22歲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雷闖歷經半個月,在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的督辦下,領到了健康證明。這被視為新食品安全法頒發後的首例“試水”成功。此後,安徽、江蘇、天津等地的“肝友”紛紛效倣,並成功領取了健康證。在乙肝病毒攜帶者公益網站“肝膽相照”,網民“或許成功”留言説:“我這一輩子都將會記得這個人——雷闖,是他給我爭得的更大的發展空間。”
長期關注乙肝維權的律師張立恒表示,乙肝病毒攜帶者對於健康證“開禁”的欣喜,普通人很難感受到,“對於乙肝病毒攜帶者而言,這個身份證大小的證明是在多年深受歧視之後,由政府出面頒布的認可文書,是官方對這一群體的健康狀況以及從事某種行業的資格的證明。”
當然,對於健康證“開禁”一事,公眾仍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有不少受訪者稱:“如果知道廚師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做出的菜我堅決不吃。”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副主任李黎對此表示:“辦理健康證是對乙肝病毒攜帶者合法權利的尊重。不過,要真正消除乙肝歧視,僅靠成功個例還遠遠不夠。”
取消乙肝檢查項目:關上“歧視之門”的終極夢想
衛生部12月29日宣佈,我國已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乙肝5項檢查有關政策,明確禁止將攜帶乙肝病毒作為限制入學就業的條件。在乙肝病毒攜帶者屢遭求職被拒、且上訴屢敗的經歷後,這一動向顯得尤為可貴。
早在2007年5月,衛生部等幾個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就業權利的意見》指出,用人單位在招工時不得進行乙肝檢測,並且“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對勞動者開展體檢過程中要注意保護乙肝表面抗原者的隱私權”。但在求職過程中,乙肝病毒攜帶者碰壁的情況十分常見,而上訴的過程往往都很艱難。“即使求職者勝訴,公司依舊能以其他原因將其拒之門外。”張立恒説。
2009年10月,根據法院調解,杭州下沙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因將原告郭林(化名)入職體檢中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信息透露給用人單位,向原告郭林支付5000元的補償金。這被稱為是“國內體檢隱私侵權首例獲賠案”。院方隨後表示:“補償並不意味著原告勝訴,而是法院民事調解的結果。但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更注意。”
張立恒説,如果能直接在入學就業體檢中刪去相關項目檢查,則將徹底關上“歧視之門”,客觀上為這一龐大群體的就業權、生存權保障提供新的落腳點。
“名人”的維權推力:公眾何時卸下“心防”
而對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説,健康證“開禁”、乙肝體檢項目將取消等“政策利好”僅僅是邁過了法律層面的一道“門檻”,要邁過10多億人的“心坎”,還需更多努力。對公眾加強乙肝知識的普及與宣傳,是尤為重要的一點。
從2006年自曝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開始,劉德華一直致力於乙肝防治宣傳工作,如發起“共抗乙肝”有獎徵文,邀請乙肝病毒攜帶者觀看演唱會,在各類場合公開表達對“菌友”的鼓勵等。12月4日“法制宣傳日”當天,身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防治宣傳大使的劉德華面對媒體表達了他對雷闖的感謝:“雷闖,你是我的偶像,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跟你一樣有勇氣的人,為我們這樣‘帶菌’的朋友,給我們勇氣,給我們希望。謝謝你。”
“2009年這一年取得的突破讓‘肝友’們感到欣慰。”作家趙玉泓説。作為一名退休女工程師,她在2004年出版《中國第一病》,成為備受關注的“乙肝維權民間第一人”。作為“肝膽相照”論壇版主,她與其他網民數次組織千人簽名,將“肝友”反歧視的聲音傳遞給高層,並得到有關部委回應。“我跟其他人一樣,都是為了‘推墻’在努力。在我尚有餘力的時候,我會把乙肝維權持續做下去。”趙玉泓説。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傅立群説,公眾人物健康陽光的形象和其所具有的名人效應,為消除乙肝歧視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副主任李黎認為,消除歧視要靠雙管齊下——“自上而下”逐步取消歧視性的“門檻”,跟進相關政策加強健康管理;“自下而上”改變長久以來對“乙肝”認識的誤區,不再談“乙肝”色變。“只有這樣,乙肝患者和病毒攜帶者才能真正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