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記者張辛欣)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自1950年《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至今,世界氣象組織走過了60年的歷程,中央氣象臺也迎來了60華誕。從目測手記到實時預測,從單一預報到全方位氣象資訊,60年觀雲測雨,我國氣象事業從稚嫩走向成熟,天氣服務也漸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天氣預報預測愈加精準
談起天氣預報預測,就不得不提到北京奧運會的氣象保障。儘管氣勢恢弘、精彩紛呈的北京奧運會早已落下帷幕,而五環下的那片晴空卻鐫刻在人們的記憶中。
從奧運聖火在境內外不同氣候特點的134個城市、歷時134天、橫跨五大洲傳遞,到奧運期間多個場館、多項賽事的順利進行,每個環節都在考驗著我們的天氣預測能力。
據了解,往屆奧運會要求的氣象預報時效為0-48小時,而北京奧運會期間則實現了每個奧運場館、每天3次滾動、預報時效為0-72小時的“無縫隙”多要素氣象預報。
從過去的“猜天氣”到如今的實時預測,從簡單的24小時天氣預報,到中短期天氣預報、月季年的氣候預測……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天氣預報預測能力不斷增強,精細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比較完善的數值預報預測業務系統。
據了解,我國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已由單一天氣預報發展為目前的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短期氣候預測。自主研發的全球和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系統,中期天氣預報可用時效達到7天,分辨率達到30公里。突發氣象災害的臨近和短時預報、颱風24小時和48小時路徑預報、沙塵暴數值預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氣象服務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
“目前正進入晚稻收割期,前期我縣天氣連晴,預計明日下午到夜裏轉陰,近期有大雨。請抓緊時間搶收。”如果説這條短信會避免幾萬元的損失,很多人恐怕會搖頭質疑。可對於浙江省德清縣農民稽新榮來説,這短短幾十個字卻讓他在大雨到來之前及時收割,減少了30%的損失。
在災害性天氣發生前,將預警信息快速通知到每個農戶,使他們能及時做好預防措施,避免農業減産是氣象服務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氣象服務卻又不僅限于災害性天氣和農業領域。
儘管雨雪天氣貫穿了今年春運的始末,卻沒有阻礙人們回家過年的腳步。為了確保春運交通暢通,氣象部門每天對雨雪天氣和道路結冰狀況進行會商,並向交通、鐵路、市政等相關部門提供氣象諮詢,發佈公路、鐵路氣象預報以及預警信息。
經過60年的發展,氣象部門已從提供較為單一的決策服務和為農服務,逐步發展形成包括決策服務、公眾服務、專業服務和科技服務在內的多元化的氣象服務體系,面向農業、工業、交通、環保、衛生、海洋、旅遊等各行各業。
而氣象服務信息的發佈方式也由傳統的報紙、電話、廣播等,逐步發展到包括電視、手機、網絡、警報系統、電子顯示屏等,實現了氣象服務信息發佈平臺和傳播手段的多樣化。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天接受氣象服務的公眾超過10億人次,其中全國各類電視頻道播出的天氣預報節目達3000多套,手機短信接受氣象服務的用戶超過9000萬戶。
氣象觀測能力顯著增強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天氣氣候多變等因素導致氣象觀測難度大。60年來,隨著氣象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氣象觀測不再是蜻蜓點水,取而代之的是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結合,門類齊全、佈局合理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目前,2416個國家氣象站已全部實現氣象觀測自動化,無人自動氣象觀測站已達27796個,可提供每10分鐘一次的觀測數據。1988年以來,我們共成功發射了5顆極軌氣象衛星和5顆靜止氣象衛星。全國已建成150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並實現6分鐘一次的數據實時傳輸和拼圖聯網。
與此同時,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全國現有人影高炮6533門、火箭發射架5939臺,作業裝備水平及規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先進的氣象科技使得我國在氣象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氣象科技合作愈加頻繁。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目前,我國已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氣象科技合作和交流,與22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氣象科技合作協議或意向書,向7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包括氣象儀器在內的多方面援助,為119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900多位高級氣象業務和管理人才。
3月20日,一名小朋友在模擬擔當電視天氣預報播報員。新華社發(程潔 攝)
氣象局局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保障人民安全福祉
60年來,全球氣象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個國家氣象部門的業務服務能力日益增強。基於自動觀測系統、雷達、衛星、浮標、飛機等先進的觀測技術手段,佈局合理、功能強大、技術先進、標準統一的全球觀測網已初具規模,已使氣象觀測覆蓋到全球的陸地、海洋甚至南極和北極地區,全天候、精細化的觀測讓人們能夠掌握各種天氣的變化,及時發現並預警各種災害性天氣。先進的計算機和通信系統,實現了每天數以億計觀測數據的實時交換,極大地促進了全球、區域和國家級氣象業務的發展。基於成熟科學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強大計算能力的數值天氣預報,天氣氣候預報預測技術突飛猛進,使我們能夠製作未來一週的天氣預報,以及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氣候預測。詳細>>>
紀念第60個世界氣象日:致力於人類的安全和福祉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張辛欣)也許你沒經歷過一次寒潮將大面積花卉凍傷損壞,但你可能有過雪天堵車的抱怨;也許你沒領略過颱風暴雨的侵襲,但你可能有過被沙塵暴裹襲的經歷……
今年的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回顧近年來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從2006年的“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到2010年的“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氣象對人類的影響不僅體現在防禦自然災害上,更與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以及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詳細>>>
雅羅:中國已成為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國學習的典範
在“3·23”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中國氣象報》記者獨家專訪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
談到中國為世界氣象組織所做的貢獻時,雅羅的語調變得很動情,他一連用了很多個“非常”來表達觀點:“中國是一個大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鄒競蒙、秦大河、顏宏、鄭國光等都為世界氣象組織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國氣象局在為全中國人民服務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也非常感謝中國氣象局在為國際社會服務方面所做的努力,中國是世界氣象組織的重要夥伴和成員國。今年5月,上海世博會就要開幕,世界氣象組織和中國氣象局共建的氣象館也會對外開放。我們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前來參觀,我們對此也深信不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