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四川災區群眾再就業:就業有門路 生活有保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5月10日電(記者 吳曉穎、江毅)如果沒有兩年前的那場地震,北川縣擂鼓鎮勝利村的韓玉梅在丈夫呵護下,和一對雙胞胎女兒,一家過著和和美美的生活。丈夫在地震中遇難,如今韓玉梅靠著一手繡活,在北川縣的羌繡廠成為一名技藝超群的繡工,也成了這個不幸家庭中未來生活的希望。

    一場地震,改變了四川152萬災區城鄉勞動者的生活、就業軌跡。企業停産、商鋪歇業,讓數十萬人失去原有工作崗位。加上大批農民工返鄉和未就業人員,以及新增待業疊加,2008年四川出現歷史上最為嚴峻的就業形勢。

    兩年後,四川卻破局而出。來自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近160萬受災群眾實現了再就業,有力保障改善了災區民生。

    在擂鼓鎮勝利村記者看到,為了解決像韓玉梅這樣,喪偶寡居家庭的生活來源問題,村裏為她們請來了培訓羌繡技能的老師,為村裏上百名家庭主婦解決了工作難。韓玉梅現在一個月能賺到1000多元錢,日子雖然還有些艱難,但她的心已經踏實了不少。

    兩年來,為了保證災區群眾就業有門路、收入有來源、生活有保障,四川省政府制定實施一系列創新性政策,實現了就業援助項目、公益性崗位範圍實現突破。這些有力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

    2009年,18個省市與四川簽訂了就業援助協議,提供就業崗位近100萬個;在災區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安置群眾20余萬人;對暫時失去崗位的災區10萬企業職工,進行失業預登記,發放失業保險金;減繳、緩繳受災陷入困境的企業社保費33億多元;為災區群眾創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2億元,扶持大批災區群眾自主創業。

    與2008年相比,全省目前就業基本恢復到了震前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大幅下降。在都江堰市,截止到2010年3月底,都江堰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為217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不超過2.1%,因災失地農戶就業率保持在98.5%以上。在綿陽市,2009年輸出勞動力達128萬,獲得勞務收入80.89億,農民人均1900多元。

    2010年下半年,隨著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的陸續完工,重建項目和公益性直接提供和所帶動的崗位將逐步減少。同時,對口就業援助轉入常態工作,加上金融危機給經濟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災區就業又面臨新的嚴峻挑戰。

    針對重建任務基本完成後,災區將出現大批富餘勞動力這一難題。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培訓就業處副處長譚剛説,未來結合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用工需求,加強對富餘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將富裕勞動力轉移到省外就業。同時,抓住東部産業轉移契機,將富餘勞動力輸送到災區新建的産業園區,使失業群體就地、就近就業,基本實現災區“戶戶有就業”的目標。

 
 
 相關鏈結
· 德技術救援署官員憶汶川地震救援:你們並不孤單
· 汶川地震殘疾學生:透過世博會這個窗口看世界
· 衛生部:加強汶川地震災區受災群眾心理援助工作
· 科技部組織玉樹地震抗震救災專家組赴汶川調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