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哥斯達黎加國家農牧研究所宣佈,我國贈送的雜交水稻品種NP833在哥首度試種成功。3月25日,中國援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範中心表示,該島國氣候非常適宜雜交水稻的生長,第一階段試種成功。這是中國雜交水稻繼亞洲成功推廣後,在中美洲和非洲掀起的又一次雜交水稻熱潮。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這樣一個夢想:將雜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廣到1500萬公頃,多養活世界上1億人口。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雜交水稻步出國門走向世界開始,這個夢想像一粒水稻種子,經歷了播種、生長和結穗,為世界做出了重大貢獻。
國外推廣超300萬公頃
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措施,在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發展銀行等單位的支持下,東南亞多國開始推廣雜交水稻,增産效益十分顯著。
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越南直接從我國購買雜交水稻種子,在北方稻區種植,推廣面積逐年上升。2004年達60萬公頃,平均單産每公頃6300公斤,比當地常規稻增産40%,並成為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之一。
哥斯達黎加國家農牧業研究所所長Bernardo Mora博士近日表示,雜交水稻品種NP833生産性能良好、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穗大粒多、豐産性突出。“根據現場抽樣估算,每公頃産量將超過8000公斤,比本地稻穀平均産量翻了一番。”
美國水稻技術公司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進行了多年合作研究,已培育出符合美國種植和消費需求的雜交水稻,並進行了大面積推廣。2009年,美國雜交水稻面積約為40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總面積30%,增産超過25%。
至今,亞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已有40多個國家引種、研究和推廣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國外推廣面積達300多萬公頃,其中印度約140萬公頃,越南約65萬公頃,菲律賓約35萬公頃。
培訓2000多名外國專家
中國水稻研究所表示,雜交水稻是國際組織公認的、現有可行的能大幅度增加水稻單産的技術。經過多年努力,雜交水稻技術在亞洲、非洲、美洲的數十個國家有了很高的聲譽,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引進雜交水稻有利於提高我國水稻種植水平。”馬達加斯加農業部總局長Mamy Andriantsoa説,“我已經被中國技術專家的能力、令人讚嘆的素質、對工作的積極性所征服,他們在執行與我國合作的這個項目中得到了充分施展。”
據中國水稻研究所介紹,我國主要通過提供雜交水稻技術支持與指導,同時與當地科學家進行合作,培育出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雜交水稻品種。截至目前,中國政府為50多個國家培訓了2000多名雜交水稻專家;在菲律賓、利比裏亞等國援建了以雜交水稻種植為內容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還通過“南南合作”項目先後向毛裏塔尼亞、加納等七國派出了700多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
每年解決千萬人吃飯問題
2009年,全球饑餓人口數突破10億,糧食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12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種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但全球水稻平均畝産僅200公斤左右。中國成功育成雜交水稻,並進行推廣和應用,為一些國家實現糧食自給創造了條件。
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認為,袁隆平院士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增産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幾千萬人的吃飯問題。
“如果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佔到水稻總種植面積的一半,那麼世界上的總水稻産量可以增加1.5億噸,每年可以多養活4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説,“我有兩個願望:一是2010年超級雜交水稻能實現畝産900公斤的目標,二是將雜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廣到1500萬公頃,多養活1億世界人口。”
陳德銘強調,在當前國際糧價劇烈變動引發全球農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的背景下,中國政府願與各國政府攜起手來,繼續推動雜交水稻技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大對受援國引進雜交水稻技術和培訓有關人才的支持力度,加速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的進程,為緩解糧食短缺狀況和建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