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還災區一片青山綠水-四川災區生態震後逐步恢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6月3日電(記者 孫陽、苑堅)6月,濛濛小雨中的四川綿陽安縣一片鬱鬱蔥蔥。在高川鄉天池村,一排排整齊的人工林仿佛哨兵般挺拔地站立著,守護著這片土地。這片汶川地震後人工栽植的樹林顯示著勃勃生機,讓人很難想象地震後的這裡曾經滿目瘡痍的大地。

    高川鄉林業站站長馬國友挺直了身子和其中一棵樹站在一起,比了比,憨憨地笑著説:“你看,這2008年秋天栽的樹,已經比我高出一頭了!”馬國友撫摸著柳杉的枝條,自豪地説:“光是柳杉,在這一帶我們就栽了3400多畝!”

    站在一旁的安縣林業局局長姜永斌介紹説:“在山區、丘陵區和地震損毀區,我們已經完成人工造林、人工點播和豐育任務近6萬畝。雖然樹木都還處在幼苗期,但是植被基本得到了恢復。”

    汶川特大地震後,綿陽一帶的山林、植被幾乎被“底朝天”似的完全損毀。放眼望去,一片千瘡百孔的土地急需綠色植被的覆蓋與鞏固。

    植被恢復、耕地復墾、堰塞湖治理、地質災害整治。在近兩年的災後生態重建中,綿陽市按照“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要求,不斷加快重建進度。

    據綿陽市水務、林業、國土等相關部門統計,截至4月底,全市地質災害防治累計完成投資11.05億元,規劃實施重大地質災害治理項目406個;災毀耕地整理復墾項目全部立項,復墾耕地26萬畝,受損植被恢復35萬畝,種苗基地恢復重建1101畝;水利災後重建共完成投資31億元。唐家山堰塞湖一期明渠工程已投入使用並成功泄流,唐家山泄洪洞也于4月12號正式開工建設。

    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各災區區域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災區森林、草場遭受嚴重損毀,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受到破壞,水土流失加劇,環境質量受到影響。同時,林業、環保、水利、農業等基層單位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保護能力降低,災區生態狀況面臨嚴峻挑戰。

    2008年9月,四川省出臺《四川省汶川地震災區生態環境恢復重建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四川計劃用7年時間實施生態環境恢復重建,力爭到2015年,使災區的區域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主導功能基本恢復。《規劃》中提出,恢復重建規劃工程項目共計591個,總投資63億元,涉及災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城鄉污水垃圾處理、土壤污染治理、自然保護區恢復、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關鍵敏感區生態修復等9個類別。

    隨後,四川省根據制定的《規劃》,迅速展開了生態環境各方面的恢復重建。在林業建設領域,汶川地震使四川省的森林覆蓋率降低了1個百分點。為此,四川把生態恢復作為林業災後重建的重點。僅2008年就啟動了46個生態修復重建項目,全年恢復植被200萬畝。截至2010年4月底,四川省39個重災縣林業生態修復項目累計開工64個,佔恢復重建項目總數的88.89%,完成林草植被恢復177.56萬畝,佔規劃任務的38.52%。

    在水利建設領域,依託災後重建的契機,四川提出“再造一個都江堰”的宏偉目標,力爭到2012年新增和恢復供水能力45億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1000萬畝。

    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四川在過去近兩年的時間內,基本完成了災區2300處重大地質災害治理、369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監測網絡恢復重建,並對1.8萬戶分散農戶實施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安置。

    此外,四川還努力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擴大退牧還草實施範圍,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相關鏈結
· 120多名官員和專家匯聚成都共商教育災後重建
· 四川省39個地震重災縣中小學教師將接受全員培訓
· 覆蓋四川6重災市州的"新五大旅遊行動"拉開序幕
· 北川新縣城主體工程全部竣工
· 鐵路部門暢通運輸通道支持四川災後重建兩年回眸
· 北川電網向智慧化邁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